流放三千里 第114节
第(2/3)节
家财分家,有的干脆变卖手中掌控的产业举家南迁,颜老太君在时把持的颜氏家业就此分崩离析。
如今颜启修手上的家业还没有颜氏鼎盛时的五分之一,颜启修好歹还是晋阳郡守,若是立得住未必不能重振家门。
然而颜启修是个混不吝的,要他每日勤勤恳恳做事根本不可能。
刘湛收了他的郡守大印他也不在乎,在颜启修看来如今无长辈管束,手中又有万贯家财,此时不享乐更待何时?更扬言他不能把大好的光阴耗费在沉闷的衙门里。
宋凤林提起颜启修是因为颜氏军的粮饷无人发放,正在城外闹事。
颜氏军约还有一万人,这么多张嘴要吃饭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原先颜氏靠着宝山收入勉强维持势力,如今颜氏分崩离析,那宝山的三成收入必定守不住,颜启修拿什么养这一万多人。
“将军在哪?”宋凤林思虑再三,此事还得跟刘湛当面商量。
笔帖回。“在城外的二号营,刚有士兵留话了。”
刘湛去哪都会派人来告诉宋凤林一声,免得有事寻不着人。
齐云军在晋阳的兵营一共有三处,一是晋阳城里的守备营,二是芙蓉坪顶上的一号营,三是大竹坪顶上的二号营。
此三个兵营呈犄角之势,若有敌兵来犯互为助力。
短短半年齐云军已增兵三万,目前一共有六万多的士兵,人数还在增加。
刘湛每日都巡视兵营,督促练兵进度。
芙蓉坪顶到笔架岭一带的新村都已经满员,后面的流民都被安排在大竹坪顶到峰尾岭一带的新村。
前往二号营的路上随处可见在建的房屋。
村民的房子都是最简易的稻草泥巴房,盖起来简单快捷,老人小孩都能帮忙,房子不讲究舒适好看,只求保暖能渡过严冬。
盖好房子下一步才是开荒造田,流民落户每户人家可领五斗粗粮并足够一季的稻种。
五斗粗粮自然吃不了一年,宋凤林又推政策鼓励流民上山采集山珍贩卖,刘记商行在每个乡都有收购点,用山珍能换粮食价格公道。
另还有建造兵营修路挖渠等苦力活,衙门按天算工钱,如此一来大部分落户的流民都能自给自足,只要不躲懒总归饿不死。
宋凤林到时,刘湛正在校场检验新兵训练成果。
“日头太毒了,进屋里说。”刘湛舍不得晒着他拉人进屋。
听到宋凤林的来意,刘湛也蹙起了眉。
宋凤林问:“能把颜氏军收编吗?”
刘湛摇头。“颜氏军成分复杂,我宁肯花些功夫训练新兵也不想花时间驯服这些老油条。”
齐云军新兵从入营那一天便根据每人特长分了营队。
如今刘湛麾下的士兵有重甲枪骑兵、轻甲陌刀骑兵,轻甲陌刀步兵、重甲长枪步兵、重甲盾步兵、轻甲混合步兵等兵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可比在一副画上改画要简单得多。
宋凤林明白这个道理。“按颜启修现在这个状况,不可能养起颜氏军。”
说起颜启修刘湛就一肚子火。“那个蠢蛋死妓子身上了没。”
“说是昨日又纳了小妾。”宋凤林无奈。
刘湛翘起二郎腿靠在椅背上。“我们自个的银子都快见底了,决计不可能替他养着,放任不管迟早会生事不如解散了吧。”
解散自然是好,宋凤林道:“这么大一笔银子如今的颜氏怕是拿不出来。”
“拿不出来就把宅子卖了。”刘湛已经有了主意。
“颜启修这蠢蛋老子能养着他,他爱怎么玩都行,左右不过每个月千把两银子,但是颜氏的手尾须得了结。”
养着颜启修的银子纯当晋阳郡守大印的租金,如今两人对晋阳城内外诸事一把抓不能没有郡守大印,若是换了旁人来上任只会坏了大事。
这些日子宋凤林账上的银子像流水一样往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