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流放三千里 第84节

第(1/3)节
    传闻中宋先生神采俊朗,一身儒服广袖翩翩,行走间仿若谪仙。

    刘湛打马而来远远就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

    侍卫们要行礼被刘湛抬手制止,他把马交给侍卫,而后朝宋凤林大步走去。

    刘湛穿了一身简练的黑衣,束革带佩长刀,虎背狼腰,英气逼人。

    刀鞘和革带上的挂钩碰撞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宋凤林回过头来便看到刘湛朝自己大步而来。

    “你怎么来了?”

    刘湛笑了,原本骇人的气势立即消于无形。“我从山上下来,听说你到这边视察秋收便过来寻你。”

    宋凤林负手而立,风鼓动着广袖。

    “防务都定下来了?”

    “大体定下来了。”刘湛简单的说了自己的计划。

    宋凤林颔首。“齐云山北面边界如此广袤确实难以固守,与其分散兵力,不如聚于一处随机应变。”

    刘湛笑意更深。“知我者爱妻也。”

    对于刘湛这张恼人的嘴,宋凤林已经从一开始的恼羞成怒到如今不动如山。

    两人并肩站在田埂上,脚下是一级接一级的梯田,随处可见丰收的喜悦。

    “辛苦你了,我从前都不知你每年秋收都会到地方上视察。”刘湛忽然真诚的说,倒让宋凤林有些赧然。

    刘湛走近了一些两人肩膀挨着。“营里的事我都安排好了,这几日我做你的侍卫陪你到处走走。”

    说起来两人已经很久没有随心所欲的到处走走逛逛,不像从前在天苍村,想摘果子便到山上野去无拘无束。

    宋凤林的丹凤眼里都是笑意,确实很久没有这样放宽心的走走停停。

    静下心来慢慢的走,齐云山上随便一处都是风景。

    白天两人随意而走,夜里便住在驿站或客栈,偶尔刘湛还会亲自打猎亲自料理,两人就这样走走停停来到了章台县所辖的一处村庄。

    今日时候还早,刘湛陪着宋凤林又到乡里统一征税的地方看看。

    两人到时征税的临时窝棚外已经排起长龙,老百姓或蹲或站三五成群聊得火热。

    只见两人一走近便听到一名老者说。“今年稻穗往南边搭,预兆大雪过屋顶,可是百年难遇的寒冬啊!”

    “这是真的吗?”

    “这可如何是好?”

    “耆老今年都七十六了,一准没错。”

    “我十岁那年见过一次大雪漫上房顶,开春之后一条村子死了近半!我今年都快六十了,那场景当真毕生难忘。”

    “可不是,我也有印象。”

    “幸亏今年减了苛捐杂税,否则我们家的粮食怕是撑不过。”

    “是啊,今年可得多囤一些粮食柴火。”

    村民们的讨论一字不落的传到两人耳里,宋凤林眉头微蹙,若那老者说的是真话,今年北疆过冬得多严酷。

    “你过来。”刘湛朝远远跟着他们的里长招了招手。

    那里长抖着腿战战兢兢的过来。

    “你去问问那名老者。”刘湛用眼神示意。

    里长立即上前去凑到村民跟前,用前所未有的客气态度问道。“请问这位耆老,您说的预兆确有其事吗?”

    那耆老认得里长忙站起来。“这是老祖宗口耳相传的谚语,稻穗往北边搭,雪不过窗,稻穗往南边搭,大雪过屋顶,老身有幸经历过一次,确实如此。”

    当天夜里两人在驿站过夜,刘湛还在反复斟酌这句谚语,显得心不在焉。

    宋凤林替他盛了汤。“若是担心可以提前预警,让百姓早做准备。”

    刘湛喝着汤。“不仅要预警,还得让地方官吏排查百姓的家庭情况,有孤寡之家屋子年老失修,或者条件特别困难的贫困户都要予以帮助。”

    刘湛说完却见宋凤林一瞬也不瞬的看着他,漂亮的丹凤眼里有着惊讶。

    “这不是应该的吗?”刘湛奇怪反问,完全没意识到自己
第(1/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