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79节
第(2/4)节
张氏也没想一到事情竟然这么寸,正好让她与儿子撞见长房大嫂如此狼狈的一幕,不禁有些担心。
“大伯母,大嫂只是情急之下的有口无心,才会说错话,反正我们在场的都不是外人,应该不碍什么事,您与大伯莫要如此动怒。”
已有两年没回京,张氏对京里的情况不太了解,也不太明白府上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什么她大嫂因为非议了两句什么郡主,就引得徐世子与老夫人如此动怒,当着他们二房人的面,就这么不给她大嫂留面子。
在张氏的印象中,大房的氛围向来和睦,毕竟不管是大伯母,还是这大伯子,都是性格宽厚,很能包容人的性格,虽然大嫂因为自己的出身,对她有些疏离与排斥,大伯母也都是居中打圆场,不动声色的从别处弥补她,从来不会给儿媳妇冷脸,可以说是十分照顾。
真不知道过去两年里,她那大嫂到?做了什么触犯底线的事,竟然将婆婆与丈夫气到都忍无可忍的地步,至于郡主,以徐家近几年的地位,连公主都不用如此忌惮,应该不至于为一宗室女气恼到如此地步吧。
第一百零五章不凡
神情无奈而又有些落寞的坐到厅中,柱国公夫人叹了口气道。
“如今是新帝继位,新帝是个什么出身?你们在南边,应该也都听说了吧?”
张贤贞当然听说过,她爹正是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民,真要论起来,与去年考中过状元的新帝,可谓是有着半师之恩。
她爹当时给她写信,一再强调,说是先帝新认回的二皇子康王,与她的大儿子徐景楠长相极为相似,极具真才实学,满纸都是毫不掩饰的夸赞与欣赏之意。
张贤贞知道,因为她儿子在读书天分很出色的情况下,早早选择弃文从军的事,她爹虽然嘴上不说,更不曾做过任何干涉,心里其实一直感到遗憾。
才会在看到当时因才华出众,被他定为少年状元的二皇子时,生出一些类似移情,弥补了某些遗憾的心态。
“听说新帝自幼长在民间,天资极为出众,长相肖似姑姑。”
她的大儿子刚出生时,大家也都说他的相貌像他姑祖母。
柱国公夫人点点头道。
“是啊,新帝长在民间,抚养他的陈太尊与安远伯夫妻,都是普通农家出身不说,那安远伯,甚至还曾是国公爷的亲卫,与清远他们哥俩都是旧识。”
他祖父的亲卫,绝对都是由府上从小养大的忠诚可靠之士,就算现在成了安远伯,也不会与他们府上起什么龌蹉才对,徐景楠下意识回道。
“伯祖母,这不是好事吗?”
柱国公夫人点头道。
“对,这是好事,因为这些渊源,太尊夫人与安远伯对府上,向来都很敬重,也很照顾,即便是在新帝继位之后,他们对府上的态度也不曾有任何改变,虽是出身不显,却都人品贵重,值得敬重。”
张贤贞在听到那一家子的出身时,就隐约猜测到一些内情,现在听到柱国公夫人有意强调那一家新贵出身不显时,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这让她的脸色不自觉的变得有些凝重,可她实在难以想像,她那大嫂怎么能这么糊涂,对着那样一家子,怎么也敢以自己那短视的目光看人。
这样下去,他们徐家与那一家有再多的渊源与情份,也经不起这么消耗,她公公为了表忠心,一大把年纪了,身为新帝的舅祖父,也不敢自恃长辈身份,亲自为新帝的贺寿礼操劳,为的还不是他们徐氏一族的前程。
就算是在南边,得到的消息都有些延迟,他们也知道,新帝与监国太尊都是厉害人物,从不敢以出身不显而低估他们,可是她大嫂身在皇城根下,竟然连这点事情都看不明白?
“听大伯父说,太尊夫人不仅在士林中极受推崇,南江书院的毕业生,这些年陆续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军中,表现都十分出色。”
“因为那南江书院中开设的有讲授兵法与指挥的课,那些学生与普通文人不同,他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