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临阙 第132节

第(3/4)节
自己坐在他腿上,双手圈住他脖子笑道:“皇后殿下若是知道陛下要臣这样伺候,肯定不会再让陛下进明承殿的门吧?”

    两个人四目相对,凝视移时,凌烨微微弯了弯眸,慢悠悠地说:“那也不能换衣裳。”

    楚珩笑容一滞,上扬的唇线瞬即展平,松开手从凌烨身上跳下来,头也不回地坐到桌前等早膳了。

    再过半个多时辰就是午时,楚珩便只喝了碗粥垫垫肚子,等会好用午膳。

    他跟凌烨在穿衣服的事上没谈拢,放下碗漱过口,也不给干活了,就抱着被子坐回到榻上,翻起了那册皇后仪典。

    凌烨说的,记不会,就不给解镣环。

    仪典第一则,是他昨晚就知道的。

    楚珩指腹轻轻抚过御笔金粉写就的十个字,银钩玉唾鸾回凤舞,是凌烨最擅长的笔体,不似朱批御笔的端严势整,它瑰丽而遒劲,字如其人,这样落笔镇山河的字写起“同心不移”的话来,像它的主人一样,令楚珩由衷信赖。

    他翻过第一页往后看。

    虽然凌烨说要记,让楚珩有点惆怅,但他还是很好奇,凌烨会在仪典里给他写些什么。他刚来帝都的时候,连进宫拜入武英殿都在他的意料之外,更不可能想过有朝一日,会将皇后仪典抱在手里。

    因而楚珩对它的认识,仅局限于读国史时一眼扫过的几行字,再就是听说书的说过几句,只略略知道仪典是皇帝亲自写给皇后的,其中会讲帝后相处之道。因仪典有彰显皇后令仪懋德的功用,故而会有不少礼记中的场面话。再有甚者,还会写写对皇后的期许。

    但期许多了,那不就成了立规矩吗?

    更何况凌烨还让他记!

    给他的仪典里肯定有不许——一二三四五!

    楚珩这样想着,继续往后看,金粉御笔映入眼帘,他一行行的读下去,时光在明承殿里静谧流淌,仪典翻过去的页数越多,楚珩嘴角的弧度也愈发上扬,眉眼间拢着敛不住的笑意。

    是立规矩,“规矩”只有一则——帝后情深不移,白首同心。

    剩下的,与其说是“仪典”,不如说是情书和手记。

    从宣熙八年开始,楚珩没看到后面,都知道已经一定已经记到了宣熙十一年三月,这册仪典很厚,还有许多的空白,等着他们用未来共度的无数岁月写长、写满。

    宣熙八年,九月廿三,是他们初见的日子,凌烨写他眼中的楚珩——“一泓秋水,星河失色”。

    还有后来第二次见面的“杖二十”。

    ……

    每一行字都是他们相识相知的回忆。手记里有重要的大事,比如相遇,定情,也有稀松平常的小事,譬如束发,择玉。

    楚珩边看边笑,指尖又翻过去一页,来到腊月十八。这个日子他记得,是长宁大长公主的寿辰,不过宣熙八年的这一天,他倒记不清有什么特殊了,但印象中凌烨那一天生了场很大的气,似乎是因为帝都内城主街上的一场行凶刺杀,罪魁祸首是千诺楼的死士。

    但时过境迁,千诺楼早已被夷平,这些都是朝堂往事了。

    楚珩接着往下看,他实在是想不起来这一天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什么值得写在仪典里的事。

    带着些许疑惑,一行行的读下去,楚珩脸上的笑容在目光触及一个名字的时候遽然凝住,他看见凌烨写——姬无月。

    文首的时日是,宣熙八年腊月十八。

    两年多以前。

    楚珩睁大眼睛怔了片刻,猛地抬头,望向御案后的人。

    第185章花瓶(上)

    凌烨正提笔在回一封昌州递来的密折,感觉到凝在自己身上的视线,他没抬头,笔下不停,只温声问道:“怎么了?”

    楚珩沉默未言。

    足足过了半盏茶的时间,他才从仪典手记里这行字透露的讯息中回过神来。

    宣熙八年,腊月十八。

    楚珩怔怔地回想那一天,怪道凌烨会那样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