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165节
第(2/3)节
三娘道,“只是……要请那病人的家属前来才行。”
当初顾长安再三强调此药生猛,不得轻易给人使用时,盛三娘便想过以猫老爷之能,他定然能分辨出什么人能用药,什么人不能用药。
她心中有这般猜想,犹豫许久,也就问出了口。
若能学得分辨之法,也少些患者拿命去冒险。
“我却有方法。”当时猫老爷回答得很温和,“其实这方法也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只需用中空的针将少许的药物注射在患者的血肉之上、皮肤之下,观察患者反映,便能知晓此药能不能用。”
他说完又道:“只可惜这中空的针太过难造,况且,进入体内的药物,也必须是无菌提纯的。是以别的药物你等万不能如此做。”
盛三娘那时候就想,他们猫老爷定然不知现在的针坊是如何做针的。
她们行医有太素九针,绣花也有一整套分门别类的绣花针。仅仅只是需要一个让药液进入身体的空心针,成本虽高,但应当并不难得才对。
盛三娘得了方法,回了苏州府便找上了一家百年针坊,要求定制一批空心针。
针坊做了百年的针,早就有一套独门的法子。
他们会先将烧红的铁揉作细长条,再用有孔的大铁尺将细长条拉出,这样一来,细长条就变作了粗细一致的细铁线。再将之剪断做后续处理,一批针也就造好了。
再这个过程里,只要用牛毛针在铁线中穿过,也就成了空心针。
做空并不是这一套针的难点。
要它空而坚硬,才是这其中最难的一点。
一套针,并不是等铁冷却后就做成了。它还需要炒制。炒过之后,还得蒸制。最终要进入油中淬火。
许多针在这一步里突然崩裂。
为此,针坊花了不少时间去改进研究。他们是江南最古老的针坊,整个江南的太素九针都由他们承包了,更由不得小小一根针在手心中造次!
不就是要进水么,不就是要中空么!
最终他们做出了一批上粗下细的针。粗的那一面有些像个缩小的碗,用来固定进水的容器,比如鸭肠之类的。细的那一方就是用来扎人的。
虽然扎人的枕头也比普通的针稍微粗了些,但依然是一根细细的针。
他们拿着买回来的猪肉试用过几次,见出水流畅稳定,才将货交给了盛三娘。
这批针虽然价值直逼金针,但只要能治病救人,便是值得的。
盛三娘拿着那根针,仔细与那患者家的娘子分说。
小娘子捂着脸,都已经哭不出来了,直到盛三娘说完,她才满含期冀地问:“用了这药,我们当家的就能活吗?”
“未必。”盛三娘冷静地说,“可现在所有的法子对他来说,效果都不太好。若是不用这药,或许也……”
“陈芥菜卤呢!”小娘子急道,“盛大夫,你不是说过还有陈芥菜卤吗!”
小娘子抓着盛三娘的窄袖:“先给他试试陈芥菜卤好不好?若是无效、若是无效……再用用这药。”
盛三娘咬紧了牙关:“若是等陈芥菜卤,你家人许是会撑不过去。”
“啊……”小娘子惊呼一声,捂着嘴哭了起来。
“盛大夫。”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撑住了那小娘子,“我的儿子,我来决定。你就给他试试。若行,便是老天垂怜。若是不行,也是命该如此。你们是大夫,不是神仙。做到如此,已然尽力了。”
“我们定当竭尽全力。”盛三娘说完,从小娘子手中抽回了自己的袖子,“你们回家等消息吧。我们会好好照顾患者的。”
这已经是那患者发病的第四日。
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面色发绀,呼吸不畅的症状。再不下决断,今夜许是都熬不过去。
盛三娘从高温消杀过的地窖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徐家制取的青霉素,快步走进了偏院。
病重的患者三人一屋,此时徐老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