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163节
第(2/3)节
到了夜间,义诊的大夫们也离开了,流民们则忙完一天的工作,恰好回来。
倒也谁都不耽误谁。
此次义诊报名的医馆依然不少,富户们也舍得出钱出银子。
衙役们熟练的搭起棚子,百姓们就排开了长队。
队伍里咳嗽的人不少,一搭脉就是熟悉的病症。
“伤寒了,不严重。”一个大夫一边写着医方一边道,“去旁边找药童拿药,煎熬两天也就见好了。”
“只是伤寒,莫慌莫慌。猫老爷的水都喝过吧?这病症不害命,拿了药喝了就好了啊。去旁边吧,下一个!”
一个小童在旁边来来回回绕着圈的踱步许久,才咬咬牙走了上去:“先生,药馆里收到盛家的来信了。”
那大夫头也不抬:“我回去再看。”
“可是、可是……”小童左右看了看,等眼前那病人走开,才附耳上前说,“好似是有个疑难病症,在苏州府里传开了……”
第151章【二更】事已至此,悲急无用。
苏州府盛家。
滚烫的水蒸气溢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有身穿围裙的小童挥着手,不停道:“门窗都开开了,大奶奶说了要通风,不能让病人在密不透风的屋子里。”
屋子里,另一个小童喊道:“那病人本就寒症入体,这般一来病情加重了又怎么办?”
“多加炭盆,多加被子!”那围裙小童果断道,“再用蒸汽把屋子里蒸蒸。都记住了啊。”
她指挥完毕,见这个专门腾出来的偏院中已经无什么事可做,才快步跑回药堂中:“大奶奶,都弄好了。”
盛三娘点点头,看了她一眼,立刻道:“去把面巾戴上,记得用流水净手。做完了去找况知府,与他说我们府中还要买些炭。”
“好咧。”那围裙小童连忙退下,从袖袋中掏出一个面巾戴好,刚要往知府府衙去,就见有一个眼熟衙役,远远地朝她招了招手。
“盛家的,我来给你们送炭!”那衙役喊。
“哎!”围裙小童连忙道,“你与我来!”
那小童跑了两步,又止了步,回头点了两名伙计:“你们去,帮兵爷压炭。”
伙计连忙跑上前。
“况知府寻思着你家要用,便点了些出来。若是不够便去府衙找我。”那衙役道,“况知府还说让你们别急,他已经写信去杭州府求援了。”
围裙小童一听,连忙说:“我家大奶奶好像也写信去杭州了,只是还没信呢。”
“哪能那么快呢,走水路还要一日夜。且等等吧。”那衙役说完,又看了看他们几个,“你说这面巾……我是不是也得戴着?”
“戴着吧。”围裙小童果断道,“这是那杭州府的猫老爷,教我们大奶奶的咧。”
一听是猫老爷说的,那可不得了了!
衙役连忙道:“我回去便告诉况知府,让所有人都戴上!”
他们苏州府这病确实起得也有些蹊跷,多听听猫老爷的话,总归是好的。
等炭火卸完了,那衙役又凑到小身边去,左右张望后压低声音道:“这病症,你家老爷大奶奶,可有什么说法没有?”
“那可不能乱说的。”围裙小童说,“总归我们徐家在想办法就是了。”
不仅仅是徐家,便是盛家也在想办法。
药堂里,盛九娘带着盛家的医案,正与盛三娘讨论病情。
“起得太急了。一夜之间就高热咯血,这症状不正常。”盛九娘说,“家中按照痰热内阻的法子清气化痰,能有所控制,但效果不佳。”
“可有方子?”盛三娘连忙问。
“便是用的清气化痰的方子,你晓得的,以黄芩为君药,陈皮为臣药的那一方。”盛九娘道。
“黄芩、陈皮、枳实、半夏……”盛三娘飞速道出药方,“可对?”
“是这个!”盛九娘说,“姐姐,这怎么办呀!”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