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30)

第(2/4)节
种子才能长出一亩秧苗,但是三斗种子却能结出三四石,甚至是五六石稻谷

    若我要种十亩稻田,就得准备三石种子?

    倒不用这么多,一亩秧田的秧苗能移栽十亩大田。要是得准备三石种子,谁种得起啊!

    赵长夏一盘算,她只有十亩田,只需要一亩秧田的种子,也就是说,只需十几公斤的稻谷种子就行。

    她想起自己之前获得了10公斤的粤禾丝苗以及30公斤的早中35谷种,这些足够她种二十亩稻了。

    她分别查看了两种水稻的特征、产量以及栽培要点,发现实验田的产量粤禾丝苗比早中35要高产一些,但是早中35的生长周期比粤禾丝苗短了二十天左右。且粤禾丝苗是晚稻品种,而早中35是双季稻。

    现在开春要耕种的自然是早稻,这么比对下来,赵长夏已经决定好了要种哪个品种的水稻了。

    为了混淆视听,她张罗着去买了十公斤谷种,又将系统提供的早中35栽培技术要点摘抄下来,边看边结合郑阳传授的经验研究耕作之道。

    现在才二月初,气温乍暖还寒,并不适宜播种,所以赵长夏只能做些准备工作。

    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又打乱了她的计划。

    在天气渐渐回暖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雨,还有一股寒流席卷了江南,之后气温急剧下降,一天时间内从十几度跌至零下。这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令人猝不及防,曲锋也因此受寒,第二天夜里就病重得起不来,病情变得十分凶险。

    赵长夏又是连夜将李郎中请来,然而李郎中也束手无策,让她去州城找医术更加高明的赵太医。

    赵太医年轻的时候是宫里太医局的医官,医术自是高明,也懂得很多疑难杂症,致仕后才回到了清江县老家养老。只是这样的医官,求医者自然络绎不绝,加上其看诊的价格昂贵,一般只有达官贵人才请的动他。

    眼下曲锋的情况已经不能考虑太多了,所以曲清江给了赵长夏一匣子银锭,道:无论花多少钱,都务必要将赵太医请来。

    清江县县城就是州府的治所,不过天黑后州城便会关闭城门,所以就算赵长夏要请赵太医,也得天亮之后,加上期间可能会耗费的时间,最快也得明日下午才能回来。

    不过赵长夏没说什么,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了州城。

    在赵长夏去请赵太医的时候,曲清江也严令曲家上下严守她爹病重的消息,只是天亮后,有人上门,却见曲家大门紧闭,便猜曲家理应是发生了什么事。

    曲氏族人很快便得到了消息,曲铭跟曲锦说道:老三身子不好,前夜又突然降温,他必定是不好了,我们得抓紧时间过去令他过继一个嗣子。他先前迟迟不立嗣子,必然是对自己的身体过分乐观,如今情况不妙,他的态度应该会缓和许多。

    曲铭的长子曲湖以及曲锦的曲源已经回书院了,他们便带上了自己的其余儿子赶往曲家。中途曲铭怕会有什么变故,特意让自己的儿子去请里正,还有乡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过去,就想通过他们给曲锋施压。

    他们敲门后,荆溪过来开门,正要说曲家不见客,便被他们大力推开门。七八个人虎视眈眈地看着荆溪,后者心里发怵,道:各位官人,郎君不见客。

    是不想见还是不能见?曲铭问。

    荆溪谄笑道:各位官人就别难为小的了,郎君的命令,小的不敢不从。

    曲铭道:我是他兄长,想见他还得通报,这是什么道理呢?他若是不想见我,那便亲自与我说吧!

    曲锦也道:是呀,里正都来了,找他有要事,他为何不见人,总得有个说法。

    说罢,一群人闹哄哄地就进去了,荆溪拦都拦不住。

    曲清江听见外头的动静,走了出去,见到曲氏的这群人果然听到风声围过来了。

    她知道自己不能慌乱,在赵长夏回来之前,她都得稳住这群人。

    她站在大堂中央,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大伯、二伯,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