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8)
第(2/4)节
发动【人间喜剧】时咬牙切齿的狰狞样子,莫泊桑就庆幸自己的异能力跟兴趣爱好没半点关系。
对莫泊桑的告诫,凡尔纳懵懂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他的读书启蒙是在二叶亭鸣制造的梦境里,全是闭着眼睛挑都不会出错的优秀杰作。那些书籍带给凡尔纳愉快而放松的美好体验,带他孤独绝望的灵魂到更遥远辽阔的地方去,也让他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因而凡尔纳不太能想象究竟是因为什么,才会让人表现出对文学彻头彻尾的排斥与绝望。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
当他站在巴黎最大的书店里,拿起店员强烈推荐的畅销书,光是书名和封面就给了凡尔纳一种不太好的预感,可是他看店员推崇备至的样子,又想着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说不定这就是一本被书名和封面耽误的好书。
他怀抱着这种念头和期待,翻开了自己手上的书。
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凡尔纳都在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转身就跑,薄薄一本书带给他的心理阴影,他要在梦境里读几十本才能治愈。
那也不至于,你去意大利的书店看看就平衡了。见多识广全世界跑的奥威尔安慰抱着书自闭的凡尔纳。
法国嘛,也就是酸了点矫情了点,有话从来不好好说像是主角没带嘴出门,意大利才叫狗血淋头,杀与操的狂想曲,三页内要么死人要么上床,要么就是跟死人上床。
在场没有意大利人,所以奥威尔的发言被全票通过。
而且法国好歹还会埋点伏笔有个故事线。海涅在法国住过几年,也看过几本畅销书,自觉有一些发言权,德国你得先看十来页的背景介绍和人物设定,详细到龙套角色祖母的小学母校。
海涅基本上看不到故事开场就宣告放弃,那种调查报告一样的东西总让他感觉自己在义务加班。
总之不管哪个国家,畅销书的内容质量都很离谱就是了,又因为市面上全是这些东西挑也没得挑,只能矮子里拔高个再催眠自己这本书很好看,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总有自欺欺人不下去的那一天,这些年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真的不仅仅是战争的原因。
所以《争鸣》的第一期杂志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是二叶亭鸣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用王尔德的话来说我们的文坛好像有救了。
第63章第六十三章
真正优秀的文学,放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哪怕一开始读者们会因为读惯了市面上的流行,反而不是那么适应《争鸣》里严谨标准到可以上教科书的文笔修辞故事架构,但只要读过几段让那些文字在脑袋里面稍稍停留,已经对文字迟钝麻木的神经便会随之复苏。
二叶亭鸣只在杂志封面上施加了一点点的吸引特效,里面的文章却是仿佛自带效力强劲无数倍的魅惑法术,叫人欲罢不能地一篇又一篇地看下去,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品味。
每一篇文章都各有不同的风味,读过的每一遍都仿佛能尝到新的滋味,即使是不那么喜欢的文章,他们也无法否认那是一篇优秀的杰作,就像再怎么偏执的咸党,也没半分完全拒绝甜食的美味。
那是不可复制的天才之光闪烁,只窥见一瞬便吸引着你全部的心魂向光而去,流淌于笔下的文字毫无费力雕琢的痕迹,却如流沙沼泽不可预知的漩涡湍急,叫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便只能随着故事起伏而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被裹挟着拉扯进更深、更深的地方去。
纵然是口味不同审美各异,看到这满桌珍馐珠玉琳琅,谁人不动心呢。
续订的邮件几乎一夜之间就挤爆二叶亭鸣留下的工作邮箱,一笔又一笔的小额汇款流进二叶亭鸣给杂志社开的银行账户里,而经由薛定谔的杂志社送来的续订信件更是要用麻袋装,邮递员动用了运送大件物品的货车才送到鸣屋门口。
二叶亭鸣为此不得不重新去仓库街租了一间仓库,连三岁的芥川银都被他征用童工,全家人加班加点地拆了一个礼拜信封,才把随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