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国家制造 第143节

第(1/4)节
    学习很辛苦,两位导师的教导极为严苛,季椽和宋冀宁每天睁开眼便是满眼公式和实验,闭上眼脑子里想的也都是公式和各种疑难问题。很辛苦,但每攻克一道难题,便感觉打开了一扇新科技的大门,以前认为很难的技术,瞬间迎刃而解。曾经研究过的那些技术,再回首细想,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

    季椽跟随在李院士身边学习将近一年的力学知识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设想到前世的宋老师是如何设计八轴联动机床了。

    那是前世宋老师的最高成就,季椽重生遇到宋冀宁开始,原本最大的期待也不过是小宋哥能继续研究出八轴联动机床,得到本该属于他的荣誉。

    然而此时,此刻……这个目标和荣誉是如此的渺小和近在咫尺。

    季椽透过玻璃窗,看向实验室中的小宋哥。

    现在的小宋哥正在繁忙又开心的进行着声学爆炸研究,未来大概是不会再研究八轴联动机床了,季椽决定自己补上。

    不是为了任何荣誉或奖项,仅仅是它很重要罢了。

    未来的很多特殊材料和精密设备制造都离不开它,如果能力足够,让它提前面世,也可以让国家的军工制造更上一个台阶。

    第199章非核电磁脉冲的威力

    一边跟着导师学习,一边参与磁通压缩发生器的研究,从原本的辅助工作发展至后来的研发工作,季椽和宋冀宁在导师的指导下飞速进步着。

    可惜时间太过短暂了,磁通压缩发生器原本在前苏联就已经在研制中,运到华国后,在华国的大力支持及所有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研制过程快速进展着,到季椽和宋冀宁加入进来时,其实已接近尾声。又半年后,磁通压缩发生器研制完成,开始进行最后的组装。

    将整个前苏联研究院搬回来的三年半后,即1992年,华国的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终于研制完成。

    单说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普通人大概难以理解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武器。

    用史料简单的描述一下:1961年,前苏联进行原子弹的空爆核试验时,数千千米范围内的电子系统、防空雷达被烧坏;1963年,美帝在太平洋上同样进行了一场原子弹的空爆核试验,距1400千米之遥的檀香山所有防盗报警器失控,街灯尽数熄灭,所有动力设备上的继电器全部被烧毁。

    之后科学家们经过数年研究,才发现是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一种电磁脉冲能量。

    又之后针对这种电磁脉冲能量,前苏联和美帝都在进行着研究。

    这也是季椽在前苏联时,为什么被研究院如此迅速拘禁和接纳的原因。因为他们这时已经在研究这项技术了,季椽给了他们关键的数据。然后在最紧要的关头,前苏联解体,整个研究所被搬到华国,最终在华国完成研制。

    顺便说一句,1985年,美帝制定了一个名为“战略防御倡议”的计划,将高功率微波武器列为主攻项目,重点研究电磁武器的杀伤机理。1993年,代号为“竖琴”的非核电磁脉冲武器试验成功。

    恰恰比此时的华国晚了一年。

    不过季椽压根就不记得这事,他记忆力再好,也没空一一去记某国某年研发了什么武器,当然也并非特意针对美帝。

    只不过,很巧合的,1992年3月11日,华国刚刚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严肃表明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扩散。

    2个月后,华国在南海上空4000米空中完成了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实验。

    是的,在南海。

    虽然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研制是在戈壁沙漠,但安装好后,便被运上了军机。

    季椽和宋冀宁压根不知道要在哪里实验,很清楚不该问的别问,两人安静的跟随在导师身后乘上军机,来到海边,转搭军舰。军舰在海中航行,众研究员则忙碌的在巨大的军舰上安装好非核电磁脉冲武器。当来到一处深海时,军舰上的几位将军对李院士点了点头:“博士,就在这里。”
第(1/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