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重回高考那一年 第144节

第(2/4)节
填写志愿的时候,他们心里就已经在想大学的事情了,高中大概要到10年以后甚至更久才会被重新怀念。

    “纪时,等会一起去打球吗?”曾泰然拍拍纪时的肩膀,“一起去。”

    “我没带球拍。”

    球拍和其他东西昨天都被卡车带走了,纪时身上只剩一个书包,里面装着昨天考试用的文具和零花钱。

    “我这有,两副就够了吧?”周伟乐拍了拍书包,“昨天又没回家,球拍一直在身上呢。”

    拍完毕业照,老驴也没别的事情需要说,等一整个年级的毕业照都拍完,他又通知了毕业典礼的时间,就让学生们都解散了。

    时间还早,没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去操场打了会乒乓球,东西刚放下来,乒乓球台居然就只剩一张了,其他球台都被别的班的学生给占用了。篮球场和草坪都是一样的热闹,草坪上足球已经开踢了。

    “明天再想进来就不容易了,珍惜最后的时间。”曾泰然道,“今天我要把纪时时给削到哭。”

    纪时:“……放心吧,我肯定是最早下来的那个。”

    黄雅琼也跟他们一起去操场上打了会球,不过她已经和班里女生约好了去逛饰品店,没待多久就走了。

    她们女生要细腻很多,解散的时候,女生们几乎给班里每个人发了明信片,都是特别好看的那种,一看就是认真去挑的,现在他们已经不写同学录了,初中的时候同学录和贺卡比较流行,现在主要是没有时间。

    男生们基本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拿,只在最后离开教室之前,他们班男生一起去小卖部搬了几箱饮料,给他们班一人分了一瓶。

    “后面就是等出成绩吧?”

    “嗯,也快了。”姚蒙突然想起来,“等会到了外面你们别忘了买《扬子晚报》,今天的《扬子晚报》有名师点评和试题答案,到时候记得看。”

    “放心吧,肯定买不着的,咱学校门口的肯定早就买空了,去年我就买过。”周伟乐道,“因为不止高三生会买,高二的学生也会买的。”

    果然,出校门的时候纪时确实没买到《扬子晚报》,他们学校门口的书店一天也就订那么几份,可他却在中巴站门口买到了一份,那里有一个报刊亭,纪时买了张《扬子晚报》,又给他爸买了份《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

    坐车的时候纪时没有看报纸,车子摇摇晃晃的,人还多,他坐着不舒服,只能把窗户开条缝,头伸出去一点吹吹风。

    第158章依旧日常煎熬的等待

    纪时下车之前没提前给纪爸打电话,下车走了一会,他估计这会田里挺忙,干脆就从十字路口往西走,十字路口往东就是他们初中,往南再拐一点就是小学,这条路他不知道走过多少遍了。

    初中的时候周五放假他妈经常忘了去接他,纪时都是骑自行车回家,再小一点还骑不了车的时候,他自己能从天亮走到天黑,除了有点怕狗之外其他还好。

    反正遇到熟悉的邻居会带他回家,而且这一路上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妈和他爸也不怕他丢了。

    现在也是一样,除了有些晒之外其他还好,说起来,高中之后,他就没怎么走过这条路了。

    从东往西,先是镇上的服装店,他们本镇人又勤快又省,服装店基本做一家倒一家,还在坚持的只有做了几十年生意的本地人,房子是自己的,不怕亏本,也有固定的进货渠道,能扛得住大妈们一次比一次狠的还价。

    然后是超市、医院、电影院和浴场,最后是镇政府,这个时候他们镇还没和隔壁镇合并,广播站和政府里还都有人,不像之后那么冷清,但是电影院确实破败得不行了,上面长满了杂草,以前负责放电影的夫妻俩家就住在影院里头,现在应该是搬了,电影院就更没人管了。

    回家的路其实不长,也就三四里路,不过纪时小时候就觉得这条路特别特别漫长,他有阵子特别懒,连自行车都不想骑,就觉得这条路特别长。

    他小时候最大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