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登门收徒
第(3/4)节
东方易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那倒是要小心一些,我入江湖前姬师姐曾替我算了不少卦象,到现在相继应验,十卦九现。不过劫数归劫数,能不能度过还是要看自身的努力,我等修道之人,本就是行逆天改命之事,何处没有灾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若相信命运,要修道功德做什么。”
“好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夫本以为修道之人讲道法自然,只会一味顺应天命,不想还有如此铮铮铁骨的见解,发人深省!”
伴随一声中气十足的赞叹,一名年过知天命的老者走进厅堂,龟背鹤形、大耳圆目、须髯如戟,踏出的每一步皆是沉稳如山,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的老人该有的虚浮。
他的发髻中隐约透出一股湿气,显然是刚刚沐浴完毕。这也是神洲的礼仪习俗,在接见道行高深的真人之前,应该要先沐浴净身,以表示对修道者脱俗出尘的尊敬。
自称老夫,也是另外一种礼仪。修仙者的岁数不能由长相判断,相貌年轻而年岁已高的有,相貌与年龄如一的也有,为了避免一些年轻修仙者假扮年长者倚老卖老,惹人厌恶,正道盟定下的不成文规定:如果与俗世之人见面,又没有任何亲属关系,那么就以长相来断辈分。
不用猜也知道这位丰姿魁伟的老者就是现今白府的当家,心学大师白义,字汉霄。
“两位真人与吾白家素未谋面,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不妨开门见山直说吧。”
白老先生的话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威严中携带不可屈服的正气,配合他坐在厅堂正中的位置,得到周围的布景摆设衬托,更有一股庄严的气息。
两名道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感闻名不如见面,二人自觉哪怕觐见当朝天子也不会觉得拘束,可在这名老者面前却有一股被压迫的感觉。
不过他们终究是得道高人,微微调整心态也就不再觉得什么,更何况白老先生并不是有意要压迫两人,只是常年修身养性,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浩然正气。
东方易二人其实并不精通望气看相之学,但哪怕只是粗有涉猎,也可以望见白老先生的背后有五岳大山的气息,正大光明,岿然不动,宛如擎天之柱,镇压一方气运。
五岳大山,是神洲群山之正统,所以五岳之气,也是文人精气之正统。这种气势在一些拥有大学问大智慧的大儒身上可以见识到,当年的仁圣名字中就带有一个丘字,也是山岳的意思。正是有这样一批浩然正气的读书人,才使得神洲文明得以香火永继,国家灭而文明不灭,天下亡而精神不亡。
“白前辈,实不相瞒,在下少年时曾受令郎救命之恩,后来学道有成,下山前来报恩,令郎言,希望能传其子嗣以仙家妙法。但当时令孙年幼,在下也是声名浅薄,不敢误人子弟,于是决定先去江湖历练,以深底蕴,而如今道业有成,这次来就是为了履行诺言。前辈如若不信,可与令郎对证。”
东方易在踏上修仙之路前也是一名读书人,对这样的学问家最是敬佩,因此哪怕自己是修仙者,也下意识地用上敬辞以示尊重。
白汉霄却是叹了一口气,道:“真人有心了,但犬子已于两年前去世,恐怕无法再与真人交谈。”
“怎么会!”东方易诧异之下不自觉的用力,椅子四脚陷入花岗石的地面,“我观令郎非短寿之相……凶手是谁!”
他怒意一起,身上儒将气息尽去,杀意凛然,宛如一柄出鞘的神兵,锋芒尽露,邪魔辟易。
“多谢真人关心,但犬子并非死于非命,而是患有隐性心疾,病发而逝。”
心疾之病,潜伏时莫说是神医,就算是神仙也未必看得出来,一旦病发,就是真正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因此听到死因,东方易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天不佑善人。”
厅堂沉默了一阵,接着白汉霄开口道:“两位的来意老夫已知晓,但我白家三代单传,现在更是只剩孙儿一人可继香火。老夫虽是一介书生,对修仙界也是略知一二,如今天下盛世太平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