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f ?(099)中央银行
第(5/8)节
就是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上半,外国银行控制了中国70%的白银储备──也就是说,当时中国所有境内发行的银票、对外贸易进出口用的外汇,70%掌握在外国银行手裡。尤其是英商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控制了80%输入中国的白银,而汇丰银行每天公布的前一日伦敦交易市场白银价格,就决定了当天中国银元的汇率…”韵妤把胡椒罐推到瑞琪面前,续道:“中国近代的银行业真正有所发展是受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期间外商银行几乎营运中断,中国进口商品下降三成、出口商品则激增四成以上,中国本土製造业蓬勃发展,也带动了银行业空前的繁荣。
但问题是中国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汇率、更不能决定自己钞票的发行。讲好听是完全自由的资本主义竞争、没有任何政府管制,讲难听就是完全被人宰制、随波逐流,连最基本的自保能力都没有。”
“好惨…那不就是随便人家喊价?”瑞琪咬一口土司道:“这味道真不错,是哪家买的?”
荷包蛋在热油上滋滋作响,我答道:“不是买的,我昨天自己做的。”
。
“妳好久没回来了,老师最近迷上自己手做麵包…”韵妤续道:“其实1920年代中国经济规模不大,以有正式统计数字的1930年中国gd来说,以当时币值计算是339亿美金、换算人均gd一人一年大约700美金,而当时全中国发行流通的钞票数量不过8亿银元,而全部中国本国银行的存款规模也大概是9亿元。”
“好难想像喔…人均gd是700美元、流通的钞票只有8亿…”瑞琪接过荷包蛋道:“妈,妳刚说那个时代绝大部分是外国银行在发钞票,那货币供应量要怎么控制呢?”
“没有人控制,应该说…没有人有办法控制,因为那个时代并不存在类似今天中央银行的机构,所以没有人有能力控制货币发行量…”韵妤叉起一块荷包蛋道:“虽然一直有设立中央银行的倡议,但要等到1935年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后,才约略有一点样子出来。在发行法币之前,虽然说发行钞票需要北京政府许可,但外国银行也不甩北京政府自己发行,所以信用良好的银行发行钞票会公开宣布有百分之百的白银准备,而信用不好的银行就会超发、滥发了。”
“喔?像那些银行呢?”瑞琪好奇问道。
“最糟糕的就是广东孙文国民政府控制的广东银行,基本上钞票已经乱印到没有人愿意用了…”韵妤回答女儿道:“因为没有稳定的中央银行,所以也就没有统一的货币;没有统一的货币,也就不可能利用货币政策影响任何经济行为。”
“不过是不到100年前的事,但真的好难想像喔…”瑞琪道。
“所以爱妻的意思是我们来设立中央银行吗?”我就着煎完蛋的油锅丢入几片培根道。
“你控制一下,不要吃那么多高油的东西…”韵妤提醒我道:“设立中央银行是其一,但不是全部。中央银行的职责是稳定国家货币和供给,以及在发生金融危机时担任银行最后紧急借款的金主,所以不只是控制汇率和货币数量,还要控制利率、调节流动性、代理国库、主持所有银行间的清算,还有就是监管金融工作。”
“监管金融?那不就是要拿枪去押?”瑞琪故意问道。
“不一定要用暴力,光是控制外汇、贴现、拆款就可以控制信用。央行手中握有外汇、贵金属和其他金融资产,发行本国货币成为负债,只要调节资产跟负债,就可以让一般金融机构听从央行指挥…”韵妤回答道:“像1920、30年代那种银行还没有高度发展的年代,央行光是控制拆款利率和贴现率,就可以让银行听话了。”
“所以老妈你的意思是──既然我们在那边手上有将近56亿银元,所以不需要用暴力的手段,光是用控制汇率和拆款、贴现,就可以自己让自己变成中央银行吗?”瑞琪吃得唇边都是未熟透的蛋黄。
“妳说对了!”韵妤道:“银行将本求利,最理想状
第(5/8)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