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集 第二十五章最强商业片的三板斧

第(3/5)节
键点没有抓到,拍出来的尽是些失去了时尚性的已经“退流行”的东西,怎幺可能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呢?

    在电影诞生和形成产业模式的初期,实际上对“时尚性”的把握往往不是主观主动的,而是一种随机性的碰撞??恰好碰上了就捞着了;又或者说,创作者的思维模式和心态正好和时代的大潮流是吻合的。

    然而任何行业创造财富最终都要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和进步,电影产业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到中高的时候,无意识的创作就变成了有意识的迎合社会心理需要的一种创作活动。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几乎每个都拥有庞大的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的部门,通过专业的社会心理学及其他方面的社会学人才,对海量的社会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然后交给编剧们去操作。

    所以有人说,好莱坞是用生产罐头的方式来生产电影??每一道工序,每一环节的处理。都有车间流水线般的生产程序,一丝不苟地操作着。

    这种生产方式虽然效果显着,但是也有僵化、滞后等特点。电影毕竟是商业和艺术的混合体,不能流水机械的生产。所以还需要天才型的预见性人才,在市场分析和时尚指向分析地基础上,做出精彩的人性化的判断与选择。

    易青无疑就是这方面的绝,这个电影的成功有成功策划的成分,也有侥幸的因素在其中。在易青原先的构想中,在世界格局日益多元化,世界各大势力日益壮大,日益威胁到美国一国独大的国际形势下传统地美国价值体系正在遭受质疑、美国民众开始缺乏安全感,开始低下头来关注以前根本不被自己关心的民族和国家的大时代背台下,《花木兰》这样一部以纯粹地“中国风”民族特色为卖点;探讨战争与和平。表现弱小战胜强大,侵略必然造就悲剧,以塑造东方女性的神秘美为主要卖点的电影能够大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本来。以民族感、神秘感作为第一卖点这个市场突破口的确定,是在易青掌握和算计之中地事,而他对《花木兰》的票房预计,也只是局限于一亿三千万到一亿五千万美圆这样的水平。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天上掉下个金元宝砸懵了脑袋??在美国社会突然爆发地“女市场竞选门”事件居然会无巧不巧的紧挨着〈花木兰》的放映而爆发了。女性话题、女权话题在整个美国社会的快速泛滥式的传播。成为打着女性题材宣传口号的《花木兰》票房的强大助推力。

    种种大环境、大氛围、大时势综合碰撞起来,象一场盛大的化学反应一样,造就了《花木兰》的辉煌成绩。

    由此可见。“时尚性”作为第一商业元素,对卖座电影地巨大推动性。这恐怕也是区分一流导演和三流导演、内行和外行的根本不同点所在。

    不了解电影商业规律的人,总是在表面上挖空心思拼凑和堆砌各种商业元素,却不知道这只是舍本逐末。

    大时代的时势之力量,没有任何个人和小团体的智慧能够阻挡,在亿万观众的内在需求面前,什幺明星、名导;什幺枕头、拳头;什幺包装、宣传……所有的一般可见的表面因素,都显得那幺微不足道。

    易青这次拍《地狱方舟》这部戏,他当然不敢指望还能取得《花木兰》那样好的成绩。运气这种东西,可一不可再,不能靠它来吃饭的。

    所以《地狱方舟》连加映的场次在内,能在美国卖到两亿美圆,就算大成功了。

    这次的卖点当然首先还是中国风??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日渐提升,全世界都在刮研究中国的飓风,这股流行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会退热。

    其次一个卖点是今年年初美国刮起的地质热。去年年末,太平洋上多处火山群体性喷发,蔚为奇观,好事的美国人自然掀起了讨论研究地质学的热潮。

    易青从美国得到的消息,年底到明年2015年年初,北美还有几座沉寂多年的火山将要爆发,到时候正赶上《地狱方舟》上映。

    最后就是美国人现在也开始流行经验主义了。经验
第(3/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