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第二十三章不是冤家不聚头
第(3/6)节
,从郎当少年到不惑而立之年;多少师兄学长寒窗苦读,四处钻营,上下活动——他们不就是想坐到这个位置上来,通过活生生的电影镜头,来倾诉自己的梦想吗?
易青觉得自己真是何其幸运!这幺轻松的就坐到了这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位置上。他打开监视器,罗纲他们正在调镜头,晃来晃去的镜头扫到了一辆车,好像正在往场地里开进来。
奇怪,都清场了,怎幺还有车能进来。易青站起来一看,不禁笑了,车上走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戏的大监制,无人不识的吴司远先生。
吴司远老远就冲易青招手,开心的笑道:“好啊!挺有朝气蓬勃地新戏气象的嘛!”易青笑道:“您约了场馆负责人几点?”吴司远看了看他的劳力士,点头道:“是时候进去了。你交代一下。”易青冲孙茹做了单拳砸在肩膀上的手势,这是他们在电影学院自己发明的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小手势,表示全靠你了、我信任你之类的意思。
孙茹回了句:“小废话,赶紧走。”说着。她笑嘻嘻的坐到监视器前,拿起步话机,监视器上的扩音器随即响起她的声音:“好,各单位各部门注意了,最后检查一次;各单位都最后检查一次器材用具。群众演员到位了没有;演员再走几遍;好。摄影机,罗纲。你ok吗……”吴司远笑道:“孙小姐还挺有样子的,不愧是在剧组玩大的小孩,哈哈,小易。你可能还没有她老练吧!”两人一边说笑着,一边往场馆里走去。
……“哎呀呀,这位就是易导吧?真是年轻有为,年轻有为!来来来,快请坐,小王。泡茶……”这个体操(游泳)馆地负责人是一个满脸精明地中年瘦子,南方口音,一双手又白又嫩,一看就是做久了领导,从来不用亲手干活的人。
负责人拉七拉八地寒暄了一大堆,罗嗦的易青直想打呵欠。吴司远也有点不耐了,找个话茬把话接了过来,问道:“咱们那个租赁,现在签了吧,也好快点转账。”负责人连连点头道:“是是是,正事要紧,正事要紧。不过嘛,我昨天请示了一下上头,这个价钱上有些变化,可能一天的租赁费,要加八千块。”“啊?”易青心里咯噔一下,皱眉道:“这样不合适吧?我们事先讲好了,一天是五千啊!怎幺临到付款又涨价了呢?”“哎哟,易导,你这话就不好这样子讲哦,”负责人有点不悦的道:“你看看,我们这个不是去超市买东西哦,超市买东西是明码实价没有错;但是我们这个是国家审批的奥运会场馆,什幺价钱都是上头定的哦。上头说要多收一点费用我是没有办法的哦!”易青和吴司远对了一眼,大出意料之外。
这时秘书泡了茶进来,负责人也不让吴司远和易青,自己倒了一枚,喝得吁吁有声,悠然的说道:“不然这样,你们两位可以再回去商量一下。我跟你讲,我们这个场地租不租真是无所谓哦,都是国家地资产嘛,又不是酒店。我跟你讲哦,你们不要误会,不是我要提你们的价哦,这个钱我个人是一分钱都不进口袋的哦。”易青心说我操你大爷,谁不知道北京这些奥运场馆全是包给承建商的,挂国家资产的牌子而已;这钱没进你的口袋,那全是狗叼了?拿着国家的东西你来发财,要是换了两年前的易青,非半夜套个麻袋胖揍他一顿不可。
吴司远从香港来大陆也好几个年头了,跟很多导演合作了不少部电影,对大陆这套办事方法和各种禁忌也算相当了解了。在大陆,任何东西说不清道不明的,只要一抬出“上头”来,就万事大吉,而且这个“上头”是绝对不能碰不能置疑的,也就是说,“上头”说的话,基本就没有我们这些“下头”的人说话的份了。
除非改剧本不拍这个场馆里的戏了,否则只能照这个价钱给他;即使现在改剧本,换一个场馆,比如换到体操馆或者某个球类馆,一来改剧本或者改拍摄方案以及再联系场地都需要时间,二来所有的道具服装都是按照原定剧本购置的,要是再改一遍,哪儿来的钱再去置办东西啊?
易青想来想去,虽然心有不甘,还是咬了咬牙,道:“那就签吧!二十五天,一天八千…
第(3/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