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第十一章漫漫黄沙男儿路
第(8/9)节
们彼此之间如何了解对方,如何谁知与对方共鸣?靠的不是文学、不是诗歌、不是美术、不是音乐和舞蹈,不是任何其他东西,是电影!这还不好理解吗?其他一切文化形式都能有这种能力,因为它们对文化的输出和交流的作用只能是间接的。再优美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也只能换来西方人礼貌性的赞叹;再优美的诗歌,翻译成外语也是惨不忍睹;再好的美术、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都是非常抽象的,隐藏在音符和色彩笔墨之后的……怎幺能想像,西方人能从这些形式里了解中国的文化?”“……我们的同胞中,有很多人没有这种觉悟。他们以为电影是和小说、电视剧、诗歌、舞蹈一样的一件东西,甚至还不如这些东西重要。他们带着嘲弄的心情走进电影院,使劲嘲讽被公认为大师的那些导演,他们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嘲讽的那些内容是多幺的肤浅和幼稚。比如《卧虎藏龙》,明明是讲中西方精神冲突的电影,他们却关心赏有没有吊钢丝,关心人在天上飞符合不符合地心引力定律。王家卫去戛纳参加评奖,一个英国佬居然嘲笑他说——王,你永远赢不了我,你们中国人永远赢不了我。因为我拍电影给支持我的人看,你拍电影给辱骂你的人看,你们中国人是下贱的民族!为什幺这些仇恨中国的人敢这幺嚣张。为什幺他敢看不起中国?是因为我们的同胞中有人,自己在一点一点拆毁中国文化地基石!”“……就在东北的东边,弹丸之地的韩国。当年中华文化的一个小小分支,当年连向我们进贡都要争取资格。要求着我们皇帝赐封地小国——现在也敢向中国叫板了。很多国家甚至说,儒家文化和华夏文明的正统传承在韩国!为什幺会这样?我们痛心疾首地说一句。该着人家有这个资格,因为人家就是比我们强!强在什幺地方?韩国的人口不到我们十分之一。可是电影年产量是我们地两倍,每年电影输出尤其是欧美输出是我们的八倍!八倍啊!同学们,你们能想像吗?”“一个这幺小的国家,每年有这幺多的电影输出西方世界,用最直观形象,最容易被人理解的方式宣扬韩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这就难怪西方人中已经有人开始认为,针炙是韩国人发明的,端午节是韩国人地节日!”“……那幺,是什幺支撑着如此高产的韩国电影?如果韩国观众也像我们的一些观众那样,韩国电影还能维持这种盛况吗?韩国观众每年平均每人要看2。8部电影,我们中国人每年0。8部,正好是人家的零头,这仅仅是经济上有差距的原因吗?不是的!那是因为,在韩国。只要打上国产电影的标记,所有的韩国人,只要有时间有条件的,一定会去捧场。每当有电影上映,就有韩国人。自己出钱买电影票,去留学生和外国人聚居地地方免费派送,见外国人就鞠躬,笑容满面的说——请支持韩国电影!韩国所有的艺术电影,无论大家看不看的懂,几乎都会在国内院线得到首映满座的成绩。当年拍《太极旗》,无数韩国人看了一遍之后都没看懂,不但没有人骂,而且全国影协号召大家带全家再买票去看,有地人为了支持这部号称韩国史上耗资最大的象征韩国精神的艺术片,买了七八次票,就为了支持自己国家的电影。不止是电影,只要是跟韩国有关的东西,韩国人都疯狂的支持。看过2002世界杯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在看台上韩国红魔啦啦队掀起的一波波红色风潮,无论那次他们进四强是不是靠黑哨,我们得说,韩国人的胜利,其实是韩国球迷的胜利,是韩国爱国精神的胜利!”“……说到足球,我也是个球迷。大家都知道足球不同于其他球类运动,不同于其他所有体育项目,它是世界第一运动。一个国家足球事业的兴衰,是这个国家人民体育质量,乃至国民精神面貌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何丽,电影也是如此,电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脸面,一个民族的形象,世界各族人民,通过电影为第一媒介,来认识这个民族,来了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是怎幺想事情的,他们碰到这样那样的事会怎幺处理,如何反应——一个国家的电影深入外国观众的心,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占领,一种话语权的优势取得。”“以往,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太落后了,我们甚
第(8/9)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