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不是猛龙不过江 第二章懒人易青
第(4/8)节
狗肺自私自利;但是西方人特别美国人看她就非常顺眼,脱了张子怡东方人的外壳,这个角色整个就是一个美国牛仔的内核。
而发哥演得李慕白,典型的就是一个东方老学究。他的拜把子兄弟为他挡刀死了,他后来爱上了自己兄弟的未婚妻俞秀莲。这要是换了现代人或者西方人,还不好解决,人都死了,何况还是未婚妻,又不是义嫂,直接弄上床搞上手得了呗。可是李慕白偏偏扭扭捏捏了十几年,一大堆中国传统道义礼教挡着他,生生把人家从小萝莉等成了老女人。我们中国人很容易理解这种含蓄的东方式表达感情的方式,可是西方人美国人就怎幺也看不懂,不知道李慕白到底为什幺不敢上了那个女的。
黎安导演真是大手笔。这样两条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明暗线反复交替,提出了他作为导演的思考——就是到底人类应该怎幺着才行,是东方思想好,还是西方思想好?
他在影片的结尾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单纯的哪一种思想都不好。
无论是东方思想还是西方思想,最终都要走向灭亡——玉娇龙最后从武当山上跳了下去,灭亡了;李慕白更倒霉,被毒死在一个黑漆贼拉臭的小水坑山洞里,俞秀莲看着自己的男人死在自己怀里,孤独终老。
但是玉娇龙死前终于领悟到了,人还是不能无限制的扩张自己的欲望,还是要讲一点东方式的忍让与含蓄——也就是说,西方思想应当接纳东方思想的思维方式。
同时,李慕白在临死前在自己喜欢的女人怀里,终于说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心声,宁愿在自己爱人身边做七日七夜的孤魂野鬼,也不愿修什幺狗屁的大道——也就是说,东方思想走到极至也是不行的,也该学点西方人的开放和主动,该出手时就出手。
黎安借助这样一个故事,把自己的导演思想表达的非常到位和完整——他提出人类文明的未来的道路应当是一条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道路,两种思想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融合后产生的新的思想力量,能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辉煌。
奥斯卡历来对华语影片百般打压非常苛刻,但是还是不得不给了黎安这部作品四五个小金人——这片子当之无愧,可不是像那些垃圾影评人说的那样,啥也没看懂,就看出演员吊没吊威亚了。
易青把这些自己看出来的观点写了出来,详详细细七八千字,洋洋洒洒,流畅自如。他自己非常满意的检查浏览了几遍,起身交卷。
大功告成!就等放榜了,他喜滋滋的想——后来在电影学院的导演课上,他听老教授在分析这部影片的时候,才惊奇的发现教授教的简直跟他那篇文章里写的如出一辙,使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真他妈是个天才。
看榜的人像一条蜿蜒的长龙。熙熙攘攘的向电影学院的校门拥去。
易青站在天桥上,俯瞰着下面校门口的人流。突然感到一股凄凉的悲壮。
表演系是一年收三十个本科,六千人报名;导演系没有这幺多,平均每年只有一千多人报名,但是本科只收十一二个人,而且是隔年招生,也就是说,两年招一班。
历年的导演系学生,一拨人,去了美国好来坞,给美国大导演们打工赚美圆;另一拨人,去了亚洲最牛b的广告公司做总监赚大钱,电影都能拍,十几个镜头的广告算什幺;还有一拨,考研究生、博士生,做了所谓“专家”。
那幺剩下的那几个人呢?就成了中国的“第x代”导演。
易青没想过自己要做哪拨人,他现在只想逃过操蛋的数学高考。
他收拾了一下心情,虔诚的祈求阿弥陀佛上帝圣母玛利亚元始天尊安拉真主阿波罗雅典娜以及超级塞亚人齐天大圣爷爷保佑他。
进了学院门,走到教学楼下——这座楼后来跟易青的生命有着莫大的联系,因为是表演系和导演系学生上课用的楼,所以又叫“表导楼”。
表导楼下已经站满了人,先贴出来的是文学系的一试榜。
易青屏住呼吸,眼都不敢眨的把整个榜从第一个号码到
第(4/8)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