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6页

第(2/2)节
林时新说:“是根据一起新闻事件写的,事件中自制透析机的是12岁男孩的父亲……”

    原来林时新初赛的关于医患关系紧张、贫困地区设备问题的议论文,与复赛的文章是结合为一体的,不过《透明的祈望》是故事开端,即引子,由这个故事引发的切肤之痛和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思考,才能在初赛的文章里,洋洋洒洒的议论中找到答案。

    林时新很聪明,他把议论文投稿参与初赛,入围后文章可以被出版,而复赛的“引子”可以根据复赛现场的考题随机应变,既不跑题,又达到他的发声目的。

    事实也确实如他提前所策划的一样,《透明的祈望》惹评委垂泪感慨,初赛的议论文立刻变得有的放矢。

    女主持听明白了眼前这个男孩的意思,敏锐的专业素养让她回去以后撤掉原来黄金时段准备播放的节目,将这一素材制作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新闻专访,题目为“青葱少年——透明的祈望”。

    节目播出后反响巨大,尽管林时新作为一个十七岁少年的眼力和收集的资料,对这一问题缺乏客观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托,但他的文章字字珠玑、鞭辟入里、文采斐然,体现了他敏锐的讲故事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使他迅速登上社会热点,热门搜索词条达到11,700,00个,关联词条是“青葱美少年”“少年强则国强”“了不起的00后”“最有正义感的学霸”等。-
第(2/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