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一章 元禄琉祸(10)
第(2/3)节
击,所以大家只能听着消息跑来跑起……
这消息对各地大名同样是巨大鼓舞,原来琉寇也不是不能打败的嘛!
趁着这个热点,京都所司代松平信兴马上在京都六条的河滩上开始杀人。最先被拉出来处斩的是米则藩的藩士,他家走私的事儿发了。
近几年走私规模越来越大,不止商人、浪人们搞,各地的大名也在搞,甚至京都的公卿也有人在掺和。这里面有些人家小心翼翼一直没被发现,长州藩就控制的挺好,家里只有一个家老带队,只在一个私港慢慢搞,外人就算听到些风声也拿不到证据。
多数人家却是抱着法不责众的态度,搞得很随意很开放。幕府认真调查了一下,马上发现二十几家大名、数百家商人参与。这牵扯面太大,已经很难处理,只能挑一批倒霉蛋拉出来杀鸡骇猴。
大名里拉出来的唯一代表就是米泽藩,谁叫他家姓上杉(战国上杉谦信直系后代),另外他家最怂,搞起来也没风险。
像仙台藩,这次被查出来的证据叠起来足足半尺厚,江户想来想去连名字都没敢点……
米泽藩四代目上杉纲宪已经被勒令切腹,这次被拉出来斩首的是米泽参与走私的各级藩士27人。
后面杀的一批批的都是商人,对付商人简单的多,除了几家真正幕府有根基的,或者御三家的御用商人,其他的查到哪家杀哪家,家产正好拿来充公当军费。
这一天六条河滩上杀得人头滚滚,超过三百人头摆在那里,警告国人通琉的下场。
大家的想法惊人的一致,京都动手的第二天,上使秋元乔知在大阪城代土岐赖殷支持下举起了屠刀。
江户幕府成立以后,大阪商人是个奇怪的群体。一方面源于堺(约等于大阪郊区)和大阪先发百年的商业历史,另一方面也借助大阪在三岛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战国晚期起,大阪就成为倭国独一无二的商品交换地。
各地大名在秋收后,习惯把自己藩国产出运到大阪,在那里交给自己家用惯的商家,由他们帮忙销售,换成金银或者自家需要的商品,也因此大阪被倭人叫做“天下厨房”。
实际岂止粮食,丝绸、棉布、木材、皮革、铜铁,一切大宗商品都要在大阪完成交换,再顺着不同商道回归各藩。
所谓京都商人、江户商人都是做高端零售的,只有大阪和堺商人控制全国批发和物流。大阪在倭国的商业地位,大约等同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年间的上海。
这样的地方,说没牵扯走私简直就是骗鬼了。秋元乔知这次为了倭国的前途,也为了自己的未来下手极狠。
一百四十七家根基不深的商家被抄家灭族,根基深厚到极点的,也必须缴纳巨额罚款,同时写下书状,承诺再不参与走私。
其实巨额罚款和抄家区别并不大,像名古屋藩(御三家)御用商人富士屋,这家是日本最大的铜商,另一世的历史上,这个垄断别子铜山数百年的家族,进入二十世纪发展成倭国四大财团之一的住友财团,算是东方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富士屋因为大量走私铜和金被处罚百万两,再加上家里运铜船连续在内海被琉寇劫持,只坚持到第二年就以倒闭收场。
屠刀下,仅仅大阪一地就收缴大小金判六十余万枚,各色银币三万四千余贯(日本1贯1008琉球两),再加上古玩字画、珠宝珍品、大阪等地数千间店面地契、数不清的铜钱,秋元乔知让人毛估估已经超过1300万两银。
这些都能充当军费,两位老中大人满意极了,他们一面让人飞报江户,一面加快近畿地区拢兵速度。
按照刚颁布的‘癸酉御寇法式’,中国、四国和畿内地方按每万石征兵五百(战国以来第二高的征兵比例),其中中国和四国各藩原地驻守;北陆道、东海道和东山道南部各国每万石征兵四百人,需要往关西派兵三百;最北面的越后、出羽、陆奥三国每万石征兵三百,需要往关西派兵一百。
纯按石高计算,按这个比例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