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章 大阪城下
第(1/4)节
十月二十一日,琉球船队和大阪城代土岐赖殷(谱代大名,田中藩藩主)召集的火攻船队发生激烈冲突。
先是琉球国递交了外交文书,大阪城代以自己没有外交权为理由拒绝交涉。接着琉球船队两条纵帆船进入淀川,朔流而上探测水文。这条不大的淀川是日本近畿地区的生命线。这条河发源于琵琶湖,横穿京都盆地然后冲进海湾,在那儿冲击出大阪平原。
倭人不知道琉球来的都是走海大船,他们只知道本国的平底内陆船可以沿着淀川往上一直到京都,那里住着一点权力都没有,但是对日本政治具有深度影响的天皇一脉。
进入江户时代,倭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已经从千余年来的畿内地区(又叫近畿)逐步转移到关东平原上的江户城。
为了便于控制国内传统政治中心,幕府在近畿设置了两个很重要的岗位控制京都局势的京都所司代和控制日本第二大城市、最大的经济、物流枢纽大阪的大阪城代。
这两个都是真正要紧的地方,两个职务都是从将军家辖下3万石以上谱代大名中遴选,一上任就给予老中(注一)格地位。琉球船见到河、港口就要勘察水文的习惯触碰到将军家真正的逆鳞。
从早晨不到八点的时候开始,沿着整个大阪湾超过一百二十里海岸线上,中国、近畿和伊势地方沿海上百条安宅、小早船和各种货船以及数不清的渔船、竹筏开始向海湾中心的琉球船队发起向心攻击。
全部由民人驾驶的船队根本无法编队进攻,而且大家出发地、船速都不一样,就是神仙来了也无法控制。偏偏土岐赖殷还任命了一个总大将——岸和田藩(谱代,五万石)藩主冈部吉英,这位倒霉的大名就必须待在第一线,成了第一个死在琉军炮口下的大名。
这一仗整整打了一天,当天海上有些薄雾,战船队没办法给自己足够的预警,只好在海湾里不停的半速转圈子,击沉自己能遇到的各种船只。
倭人的海船是远东能遇到的最薄的海船,因为没有跨海需求也没有战舰需求,倭人造的哪怕大船也都是沿海商船,为了降成本这些船没有龙骨,更不可能有肋板,只有薄薄的一层船壳。
其实大多数船哪怕靠帮也登不上琉球战船,两边船舷高差大的不是一点半点,只要琉球船不是静止在海面上,单靠碰撞就能把倭船撞沉。
水手们整整干了一天的打靶训练,晚上的时候统计出战果俘获一千六百余人,歼敌数千,击沉敌船数百,具体数字无法准确统计。
倒霉的荷兰船博特尼号也参加了混战,总不能停在海上等着人家冲上来烧船吧,这么混乱也没办法和对方解释啊。
“馆长先生,请在报告里帮我写清楚今天的混乱情况,我没办法不命令士兵开炮。”
这个船长在远东待得时间还不算长,他回巴达维亚以后,到处和人诉说倭人的英勇和无知“上帝啊,他们用三四个人的划桨船去和战列舰作战。”
既然首先遭到攻击,那王浩就觉得自己非常占理。第二天早晨整只船队恶狠狠地扑向大阪。战列舰不敢进淀川那条小河,三条大船只能沿着海岸线对各町进行炮击。
四条巡航船开进淀川,他们沿着河口朔流二十里,用实心弹、葡萄弹和炽热弹对沿河各町进行炮击。随船参谋们最遗憾的是这次带的战兵不够,这点人没法登陆,实在太可惜了。最大的目标大阪城,就在距淀川八九里外的山坡上,偏偏够不到。
实际琉军已经取得很大战果,倭人的房子都是用竹木搭建,这样的城市最怕的就是火灾,琉球人顺着河岸引火20里,火头无数,大火一直到两天后才扑灭,整个城市群过火面积接近两成,死伤不下万人。倭国国内最大的堂岛米市场也没能幸免,烧毁近30万石大米、杂粮。
岸和田藩更倒霉,大阪找不到作战目标后,船队转移到和泉国海岸上。这家的居城离海岸只有不到两里,完全在战列舰有效攻击范围内,大都督命令三条战列舰用整整两天时间把那座城堡打成碎渣。
第(1/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