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章 缓慢的变化
第(2/4)节
学更想下场当运动员。他本身也没钱,台北的巨商们不是做实体,就是自己有船队,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人家,筹这么大一笔钱把官府股子顶出去。李潇想了很久,干脆辞职专业做这个公司。
“现在国里还有一股大资本没处去,而且他们也没地方可去。”
他说的是会安商人,一大批吃海贸饭的人家,被都督府强行迁出会安。商铺、土地虽然丢了,可浮财还留在身上。
李潇打的就是这帮会安华商和倭商的主意。一方面这帮人有财力有人力,能让公司实力马上膨胀起来;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注资把官府占的股份降下来,让商人们的自主权能大些。他现在已经成功转型为船长、水手一方代言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许三多打量着面前这小伙子,这人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年纪,这就想着要走出去独霸一方了。
“王大人给你们授权了吗,有签约权和私军权吗?”
这年代海商都有炮,往严了说都是私军,许大人问的是能不能建立合法的殖民部队,能不能自己开一块殖民点。
这个权利都督府没有授予公司,关于和小国家签约开商馆,王浩也说的含含糊糊。一方面没有外交权这公司不可能启动,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家公司在缅甸和印度控制不好节奏,引起和夷人冲突。
许三多继续问“你们打算把总部放哪里?”
其实也没的选“目前只能放西贡,毕竟这里有人力有货源离马六甲和缅甸又近。听说司里在谈淡马锡,我觉得那边要是能拿下来,搬到淡马锡才好。”
这人眼光还是有的,淡马锡就是新加坡,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卡住东亚,东南亚和西边印度、缅甸的唯一咽喉,当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往西往南是商贸地,往北就是货源地。许三多点点头“你来找我,需要我做什么?”
李潇希望许三多投点钱进来,毕竟在南河和宁靖,大家都会看着许大人动作,另外他希望能买炮,他不认为能靠着那些商船创出大局面。
“投多了你们股份也不好分,我投三万吧。我也不派人进公司,投票权都授予你好了。”
三万块钱对许大人算不得什么,他是真觉得台湾的腿暂时迈不过海峡,有这么家公司挺好。谁说只能欧洲人开东印度公司,就不能琉球人开个西印度公司吗?
至于炮,西贡造炮场刚刚开始能造炮,质量和数量远达不到台北和台南炮场水准。许大人脑子里算了算告诉李潇“你们先开商馆摸索商路吧,过两年我直接卖你们两条三级巡航船,再后面的事情到时候再说。”
这家掺杂着盐商、船场、一群船长和一群失意海商,另加政府三成多股份的公司第二年初正式启动,最初定名为西洋特许公司。他们靠十九条商船起家,靠着往苏门答腊和缅甸各小国贩卖军火、铁和棉布,向琉球下属各地贩卖奴隶完成原始积累。
这家公司后面会走得很远,他们一步步向西迁移,等到他们把总部搬到锡兰岛的时候,这家公司改名为印度特许公司,从那以后,印度沿海、波斯、红海沿线直至非洲东海岸,到处留下这家印度特许公司的痕迹。
某种角度上说,他们已经不是国家手里的枪,他们自己就是国家,各地土人头上的上帝。
这事就算过去了,李潇留在西贡开始到处找股东拉赞助不提,许大人马上又遇到一件事。军队扩编这事九月已经开始,南河这边基本和台湾同步进行,其中海兵陆战队调整最迅速。这也是传统,每次调整都是他们先结束。毕竟海兵队担负沿海各种小型冲突任务,属于执勤部队。
许三多临时管着南河,同时头上还挂着水军提督的职务,参军司有个参事专门带一组人跟着许大人,帮他处理往来公务、发布命令,这天这位参事拿过来一份文件找许大人汇报。
陆战队长岛团3营(驻富国岛)营官突然提出退役,他这份报告第一步先到团长陈利平那里,被陈中校直接写了个否字,这样手续就走不下去了。这位非常执着,借着来西贡参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