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章 宁靖镇守大使
第(2/3)节
,这会场里就有十个。
“潘志纲、李壮、陈士杰、宋诚……”他挨个把大家名字点了一遍,环视了一眼“我给大家都要了县令的官职,这官只管三年,诸位到宁靖,每人分一个厅上任,三年后如果干到一个县,你这官我今天提前就给你了。要是干到一个州,那知州我给你要回来。谁要是能把自己地方干到三十万,那我这位置就让给谁。要是谁三年后还是一个厅,那我立刻让他滚蛋。”
他把手上一大把资料仍在桌上“大都督给我四年让我干到一个省,我给不了诸位四年。在座的有的跟着我在小美溪一块卖过盐,有的在新台一起合过番,最晚认识的也在台东剿过太鲁阁,我林某说话算数,今天好话丑话都先说在前面。”
除了这十二太保,林镇守使还有四个大助手,负责警务和到处煽动流民的护民使(从五品)李信;负责招商引资和供销社的护商使(从五品)周志兴;负责总监察的监察处置使(正六品)陆军少校金泽国;总军事官、防御使(正五品)小道消息是朱标,暂时还没公布,另外外交司一位主办(正七品)王月乐,会协助他跑几个邻国外交,属于镇守府和外交司双重管理。
至于怎么干活,他拿起几张纸,开始给大家解释,其实只有三个文件《宁靖镇守府土地宅地法》、《宁靖镇守府宗教规定》和《宁靖镇守府国人登记规定》。
“除了从台湾自愿过去的国人,不管送过来释放的奴隶,还是大清或者哪里来的人,只要想在宁靖分一百亩地,就必须换国人的教,改国人的姓名,穿国人的衣服,说国语,凡是做不到的让他直接滚,我那不要分了地还不用交税,嘴里说着好话肚子里骂娘的主。我也没时间教化,谁接受咱们就一块干,不接受就弄出去。诸位也一样。三个月内大伙把家属都接到宁靖,谁干不了的现在就说一声。”
搞大开发,宁靖还缺粮食,王浩答应今明两年从台湾给他调三十万石大米,剩下的缺口就要自己筹划,这点他一点不担心,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开荒拓地的老手。
林大人给大家简单讲解了几个法令,开始让大家提问,等问题问完了,他挥手把大家轰出去干活。
趁着大家都还在岛上,赶紧去发动周边亲朋好友给我拉人。开发宁靖的工作,简单粗暴的启动了。谁也没想到,四年后这里真的成了国内第三个行省(注一)。
比起宁靖的仓促猛烈,南河的进度就显得从容有序的多。去年台湾筹划那么多国人和准国人送过来,他们不但带来火枪,也带着大量生产资料和物资。
比起几百头牛马都凑不出的宁靖,负责南河开拓的方毅之从来都是大笔一挥,一批批几百几百头的买,从暹罗、马来半岛甚至苏门答腊买了运回来。拿着火枪、瓷器、细布和龙洋,简直和土豪一样,把市面上牛、马、骡子、甚至商船一扫而空。
去年登陆围剿中,温和顺从的高棉人被合围近五万户十六万口,这些人从最初的恐慌到适应,到现在大家都表示对生活满意,非常满意,日子比原来归真腊国各家贵族管的时候不要好太多。
真腊国用的世袭奴隶制度,如果出生在某个贵族家附属的奴隶家庭,那么很不幸你,你的儿子,你的后代永远都属于这个家族,连命都不是自己的。而国人把服从规则的统统看成自己人,平等的人。
慢慢的,开始有真腊人主动过来投奔。金边在西贡上游四百里远,如今南河名声在外,受到辐射影响的远超过这个距离。五月初,一家还在金边上游两百里的贵族,带着四百多子民乘着几十只木筏顺水而下。这家人马上被高标准包装起来,好吃好喝,漂亮的丝绸,镶金镀银的火枪,最后还给了五千龙洋。一家人开心的被送到卑南,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都督府的暴发户形象和大规模屯垦,对周围影响力如此之大,一些在马来半岛和暹罗混的不好的峇峇(已经当地化的华人后代),也会搭船过来投奔。六月份的时候,南河的人口波澜不惊的突破七十五万。
今年开始南河最愁的,就是前几年台湾曾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