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百一十一章 报复

第(2/3)节
,王浩下了最后的命令“举火烧城。”

    会安城,中南半岛东海岸吞吐量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半岛上仅此于大城(暹罗都城阿瑜陀耶)的商港。一条发源于长山山脉深处的小溪在群山里流淌,汇聚众多溪流后终于奔出山口。这条秋盆河出山后,又用了成千上万年时间,终于冲击出一块几乎和桃源平原一样大的三角形河口平原。秋盆河出海口的地方,大约1011世纪,占城人建立了一个城市。

    明朝末年,葡萄牙人来到远东开展贸易,他们说服了正打算割地为王的阮家,在这个河口港建立了自己的贸易据点。恰恰这个时候,中国大陆内战蔓延到南方,宁波、厦门、潮州以及广州,一个接一个临海大港开始闭港。于是这里很快成为走私者和国际贸易的天堂。

    粤、闽商人运来中国的货物,葡萄牙人运来欧洲的商品,半岛内陆的珍宝、香料和奴隶汇聚到这里,然后倭国商人带来白银把它们通通买走。1580年代港口刚刚建立的时候,这里是倭人的天堂,是他们离开九州岛南下的第一个落脚点,随着倭国锁国,缺少新陈代谢的日裔逐渐式微,中国商人渐渐成为主流。

    岘港被毁灭的时候,会安也得到消息,毕竟两地间隔非常近。有眼色的、腿快的马上乘船出海,不过更多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毕竟家业都在这里,哪儿是想走就能走的。结果再过一天,想走也走不成了,琉球船封锁了海口。这港是河港,和桃源港简直一模一样港口内是四里宽的水面,临海处有天然堤坝屏蔽,只有一个一里宽的河口连通大海。十几条巡航船蜂拥挤进来,河口都被挤满了。临海有个四门炮的旧炮台,琉球人瞬间就摧毁了它。下午的时候,最早出发的一个营骑兵到达秋盆河边,他们开始设岗哨控制城市。傍晚时候,短腿的步兵一队队进城。琉球人开始全城大搜。

    “大都督,我就知道您会来救我,我知道国☆军一定会来,咱可没给国人丢脸。”

    会安商馆的秋馆长抱着王浩大腿哇哇的哭,就跟眼泪不要钱似的。虽说广南人没把自己关起来,也没咋地自己,可到底这都快一年没业绩了。再说谁想得到是大都督亲自登城,不表现英勇点,人家大人能记住自己吗!

    “咱们国人都是好样的,秋主事辛苦了,今天开始有你忙的。”王浩要把平时和台湾有仇的挨个挑出来,这些全部抄家为奴,财产正好充当军费。“你带人拉单子,把港里最富的一百户人家挑出来,一会儿聚过来给他们开会。这港咱们走的时候要沉港,将来再也没有会安港。”

    再大的城市台湾也没抄过,不过汶莱王都那次可是搞到四百多万两,会安城已经兴旺了一百多年,大约总不会比汶莱还少吧。说是这么说,不过王浩心里明白,肯定得不了那么大便宜。毕竟这港里,有多达五六千汉人和两千多日裔,这些都是要带回编户的,吃相不能太难看。再说顺化到这边只有两百多里,人家派兵过来做一场的概率极大。虽说会安城里聚集着六千五战兵,真打起来王浩也不怕,不过一边打一边抄家十分不方便。

    “传令下去,先从北岸搜起,五天后北岸烧城。”会安城市分布在秋盆河口两岸,北边大约占七成,那边烧完就简单了。秋盆河这么深,自己有战船还怕了广南人不成。至于南面金兰城下的广南大军,王浩是不怕的。他们离这边八百多里路程,岂是说来就能来的。

    抄城抄到第三天,顺化的阮军还没到,西贡的信报船先开进会安港。“西贡又调出两个补充营,走得水路,大概再有天就能送到会安。”

    九龙江三角洲和隔壁暹罗那块湄南河三角洲,是地球上最靠近赤道,不缺水、土壤还够肥沃,能大规模种植水稻的大平原(西非赤道两侧有几块小的)。南河的气候热到什么地步,台南和南淡一年三熟,可以种两季稻子外加一季杂粮。往南到了西贡,如果不怕毁地力也不要口味,水稻可以一年四熟!这里种稻子不用看月份,种了隔两个月割就行,只不过糖化程度不足相当的难吃。

    南河周边已经积聚了超过四十万人口,这么多人如果都靠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