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九十一章 戊辰琉乱

第(3/4)节
只有四五里最多十来里,长却蜿蜒三百多里的纵谷平原。这一长条土地如果全部开发,也有两三个桃源平原大小。只不过水源没有桃源充足,经济效益还算过得去。

    经济效益不是东线南进的最主要因素,毕竟岛西侧的平原又大又多溪流,东线拓殖主要目的,是把从岛西侧攀山脉迁过来的番社控制住。西线这两年已经南下三百多里,东线因为交通因素还停在桃源一地。另一世大清国开发前山地区的时候,都是老百姓自己顺势开垦,陆陆续续有数万土番进入东侧纵谷平原,后续惹出好几个大麻烦。

    墨迹到夏天,岛西侧的大清国军民终于撤走,林文豪带队往南,正在往凤山县城一带推进,等到清国的残留民众、熟番改造工作告一段落,西海岸的拓殖工作要全部转交民政司处置。他这个番务司最大的工作,就是把东部纵谷平原彻底控制住。这事儿最早秋天就要开始,仗着今年财务状况好,大都督府打算两条线路同时开下去。

    东线番情更难些,敢穿越百多里原始森林,几千米山脉迁移到东侧的番社,都是很强悍的。而且西线是经济重心,西侧花的人力、财力会远超东侧,许三多已经授予林文豪东线全权,这对番务司是个重大考验。

    征萨大军7月9日回到台北,刚好赶上丹麦商馆开馆的日子。说起来丹麦夷也是走了弯路,他们在印度的势力还凑合,国家小实力弱,英、荷都不把他当竞争对手,结果人家悄悄的在印度东西两条海岸线,很是搞了几个殖民点。进入东南亚就不行了,这里是荷兰人控盘,谁来和谁翻脸。

    西班牙控制个吕宋,葡萄牙剩下个澳门外加半个帝汶岛,法国人借暹罗国想对抗荷兰夷的机会切进了暹罗,英国人借着李智建勾搭傍上了台湾,丹麦人不太懂远东行情,选了个最大的大清国去贴。大清那是天朝体制,怎么会给夷人好脸色…结果丹麦人在广州花了好几年工夫,没有任何进度。

    慢慢的丹麦人发现葡萄牙、法国和荷兰船进广州港的越来越少,丹麦人这才开始到处打听,结果他们发现台北港已经变成远东最大的贸易港,甚至连广东的清国船下南洋,都有些船要先拐过来买点商货再出门。合着就是自己最傻,丹麦人马上去通商司申请开馆,这边反应十分迅速,不到十天工夫,连协议带馆址帮他们办好。丹麦人做事很朴素,也不用从印度调人,船上有个丹麦东印度公司的货运代表,他直接留下暂时当商馆馆长。

    台北的夷人还是少了些,尤其酒馆里那些流浪过来的夷人水手,有身份的欧洲人其实也不大把他们当人。所以丹麦人的到来,受到英荷两位馆长礼貌的欢迎。尤其荷兰人在台北势力比较孤单,他们马上伸出橄榄枝。今天是怒依思馆长在自己的馆舍开舞会,迎接他的丹麦同行卢卡斯(cas)。

    和欧洲人在其他地方遇到的情况不大一样,他们发现琉球人并不拒绝这种社交活动,他们接受邀请一点也不勉强。

    “今天有一位大人物会过来,希望你能尽快和他建立友谊,这对你们丹麦的生意非常重要。”怒依思一幅台北通的模样在教导后辈,实际上他觉得自己和王浩的友谊也很有限。等琉球国的实际统治者进入大客厅,怒前辈带着自己的丹麦同行马上挤过去“尊敬的将军阁下,听说您在萨摩取得巨大的成功,恭喜您。”成功不成功他不知道,琉球人保密做的不错,不过台北码头一船一船卸下来的财货和奴隶他总是看得到的。王浩举起高脚杯接受了怒先生的恭维。

    “都是为了贵我两国商业利益,那些该死的猴子要关闭长崎贸易,我只好去找他们谈了谈。”长崎闭港怒依思是不信的,这么大的事情,自家的商馆不可能一点消息没有。

    “阁下,日本的战争结束了吗,江户的将军会不会恼羞成怒,发动更大的战争?”

    “不,他们不会的,这次战争的军费,倭人已经给我报销了,而且我国还在萨摩开了一家新的商馆。”

    他举杯微笑着,看着眼前目瞪口呆的荷兰佬“你们荷兰人还是不够了解那些倭人,他们属于要用大炮说话的。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