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五十九章 进 度

第(3/3)节
点七里,最大射程超过十一里。桃源造炮场如果造到这个重量,威力就要差一截;威力够了,重量要到七千斤。而且造的第一门炮,打了五百多发就炸掉了,英国炮按照标准可以打到七百发左右。

    炮场已经试制到第三门二十四斤炮,技术指标没有明显提升,这个炮太费材料,不算别的,每门光铁就要花费三百多圆,他们已经不敢继续试了。两边的技术水平在一条线上,如果指标差这么多,那基本就是材料的问题了。实际上每次买来的闽铁,炮场还要再精挑细选,只有不到四成的好铁,他们才敢用来造十四斤以上重炮,现在看闽铁还是差些,达不到英国人用的瑞典铁水准。

    把炮造大,王浩坚决不同意。炮越重管壁越厚,射击后散热效果越差,炮的寿命就越短,寿命越短炮兵就越不敢开炮,这是个死循环。另一世鸦片战争时,虎门要塞的万斤、几万斤大炮没打几炮就让敌人俘获就是这个原因。

    “就按七千斤的炮慢慢造着,这炮只装备金兰湾炮台,其他炮台先等着,回头我让老钱和英国人谈,和他们买铁。”英国人把铁这种便宜货从欧洲运过来,不赚一两倍利润肯定是不干的。就算比闽铁贵再多,王浩也决定自己造炮,这样技师和工艺水平至少还能练出来,重炮、军船这种利器靠别人靠不住的。

    钱穆乡这次来还带着新火枪,这次是在王浩要求下造的褐贝斯低端版枪上一大半黄铜配件被替换成钢和铁制,两截的焊接枪管改成了水车凿出来的整根管子,这次调整还把枪管厚度增了半分,整枪重量加到八斤一两。钱穆乡给出来的造价是八圆三角,加上刺刀就要超过十圆,刺刀都是拿最好的倭钢打出来的。

    这单价还是高了些,王浩继续问“如果造的量再大,价格还能下来多少?不算刺刀能不能到六圆?”褐贝斯到现在已经造了两年多,除了三千多支供了战兵,四千支供了动员司训练民兵,两千多支分配到船上,还有些少量出口,军械场有四千支库存,所以钱穆乡立刻楞了“大人,到现在场子里技师加学徒已经快八百五十人,月产九百多支,到七月还有一波学徒出师马上就上千支,还要扩产量吗?”

    当然要,哪怕不扩军,王浩也想让台湾民人每个壮丁都带上枪。这样只要是男人就是预备兵,随便练下队列就可以上战场,到时候还什么土番什么萨摩,你有一万三武士我有十万民兵,一人一枪看打不打死你。再过些年花旗国是怎么开国的,不就是十几万民兵生生打退英国的职业兵么,据说花旗国那些农民,放下锄头就在村子外面和龙虾兵干,干完了把枪搁家里,拿锄头就下地去了,这才是王浩最想要的。

    “要扩大,今年我再给你时间培养人,明年开始你给我达到月产三千只的水平。不用管库存只管造。另外你把造枪流程再梳理一下,把无关质量只消耗人力的步骤都外包出去,这样再算算成本。”

    王浩拿起样枪拎了拎,沉甸甸的很有手感,他随便比划了两下放下,对钱穆乡说“只要你把不带刺刀的成本降到七圆以下,到时候我就把枪放在供销社五块钱卖给民户,如果卖不动我就再降价。另外军械局还得造少量的高端火枪,是怎么上点金还是上点银回去你就设计,这个不要多造,先按照一年三百支造起来。”

    这是礼品枪,拿去送给土番头人也好还是拿到南洋送那些素丹、酋长什么的是最合适的礼物。商船队带回来的消息,现在中南半岛和南洋那些小国家,大批量用的还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卖他们的火绳枪。这枪台湾从来没造过,不过工艺相当简单,所以他让小钱也要少量造起来,出口产品么,不求最好只求最好看。-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