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讹来的令旨

第(2/3)节
乱摆个样子“澎湖水师已经全军覆没,台湾危在旦夕。小子王浩,特带大王出海。”实际上宁靖王已经知道澎湖大战的结果,他正在平静的等待清军登陆,等待着自己的死亡。他累了,从崇祯十五年(西元1642年)到现在,他的大半生都在逃亡中度过,到现在已经四十一年,从荆州一路颠沛流离到台湾,他觉得死也没那么可怕。直到王浩说了一句“不能存故国,错不在大王,不能存朱家血脉,殿下有何面目见高皇帝(太祖朱元璋)、文皇帝(成祖朱棣)于地下?”明末,不管是各路义军,还是清军,只要碰到明朝宗室,砍头都是最轻的,还有更狠的像李自成打到开封的时候,把福王朱常洵和鹿剁碎了做成了‘福禄羹’;张献忠攻破襄阳后把襄王朱翊铭活活烧死;弘光帝朱由崧被清兵押解回北京后剐死,同死的还有17位各路王爷王子。基本上,只要被发现是明宗室,总能安得上个罪名弄死。现在清军就要登陆台湾,大明最后剩下的十几个王爷可都在这里,不走难道等着被人家一锅端么?

    朱术桂虽然不想活了,可是他还有个过继的儿子朱俨珍,其实人都一样,只要还有一丁点可能,谁也不想自己家从此断子绝孙。“大王!”王浩跪倒在地上“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浩虽白身,誓不降清。大王世子吾必活之。如违此誓,天厌之,天厌之。”

    台湾小地主,不应该是大明监国宁靖王朱术桂的院子里,站的满满的人,有三四十人是他家的佃农,百十人是附近两个村子的民人,还有四十几个是附近一个汛的汛兵(类似现在的武警)。正前方是一把大红酸枝木的官帽椅,监国宁靖王朱术桂头戴翼善冠,身穿四团龙袍,束玉带,正襟危坐。旁边站着的是监国郡王家里唯一的管家兼账房,这人叫方毅之,此时也是一脸肃然,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正是宁靖王的监国大印。监国训话的时候,两位穿越客躲在角落正在窃窃私语“你可真行,连身份证都没有,就发个誓人家就信你了?”许三多满脸都写着不可思议四个字。“别这么说嘛,”天太热,王浩虽然穿的没许三多那么厚可还是在不停流汗“古人敬天法祖,一般是没人敢发毒誓的,再说他就是不信咱们,他也没有去路,历史上这位宁靖王马上要自杀殉国。”

    “宣王浩接令旨。”那个账房在大声喊王浩。“臣在。”王浩走过去跪在了宁靖王身前。令旨很简单其实就三句话,第一句是给了王浩一个礼部主事的官职,正六品,第二句是封为遣日使,给了个出海的名分,第三句叫官军民等,许尔便宜行事。其实王浩要的就是这句话,等到他谢恩以后,监国转身回来屋子,下面就是王浩的舞台了。王浩说的也很简单,他就是告诉大家鞑子大军今天已经从澎湖出发,两日内必定登岛,鞑子这次是要屠尽台湾军民的,刚才监国有令让我出海,不想死的都跟着我走吧,一个时辰后就在此地集合,过时不候。另外就是提醒大家这是逃难,只能带牛马、铁器、金银和粮食,别的一律不许带。说完就让所有民人各自回家准备。

    等到民人散去,王浩把那队汛兵叫到身前。说起来还是要托宁靖王的福,此次满清讨伐东宁,老郑家已经是举国应战了,绝大多数战兵都派到了澎湖,不多残余就龟缩在有限的几个据点里,这附近既没有城寨也没有军港,驻扎的汛兵没有调走隐隐也有监视朱术桂的意思。带队的武官叫朱标,年纪只有二十七八,很是精干的模样,王浩问了问,这厮的职务居然叫做总理,让完全不懂郑军军制的王浩一头雾水,心说你的上级是叫总统还是主席呢?

    “朱总理护卫本官出洋确是辛苦,从今日起差遣上就加上一级。你这队兵马可有家眷,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归国,务必把家眷也带了同去。”对于手上唯一的一队武装力量,王浩很是客气。这小军头也是个有眼色的,马上躬身施礼“多谢大人。小人是浙江处州人士,在台湾并无家眷,末将带的兵大半都是和小人一样孤身一人,其余兵丁都来自附近村坊,小人马上让他们回去把家眷带来。”台湾一直是男多女少,这人说的也算合理,王浩想想没觉得有何纰漏,就回道“如此啊,那你营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