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1页

第(1/2)节
    原身一直觉得,每个人的命不大相同,没准有的人这辈子就是劳碌命,像她,注定了要一直忙活。

    赚不到太多钱,可要做的事情很多,公婆、父母、孩子、丈夫,她像个陀螺般,转着从不停下,别人责备时,她总是低头笑笑,一耳朵进一耳朵出。

    她听说,哥哥和嫂子在城市那立住了脚,没赚到太多钱,可也已经能在城市稳扎稳打的生活。

    家中唯一的一个中专生小妹,嫁到了市里,后来随着丈夫调动到了隔壁省份,联系不太方便,不过过得也很不错。

    儿子听说了母亲当年放弃了进城,没忍住说过母亲的眼光短浅,如若他是城市户口,能在城市上高中,见到的绝对不会是现在的世界;丈夫也常在喝酒后埋怨,他不想这辈子都在土里刨食,可现在姐姐回不来了,父母更是抓着他不放,生怕他一走,老两口孤独终老。

    父母年纪大了,老年病也多了,尤其是父亲,中风了之后,人都不太能自理,一屁股屎尿,都是原身来清理的。

    而在夫妻俩重病弥留之际,一直没回村的大哥和小妹终于回来了,他们和村里的人格格不入,一股城市人的气息,对于曾经自己生长的环境,颇有微词。

    原身陪在父母身边,就这么看着父母在兄长和妹妹进来时亮起的眼神。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那么激动,笑得合不拢嘴,乖孙好儿子好女儿地喊着,心满意足。

    原身只记得这个冬天很冷,父母之前所有的坚持,好像在臻爱的子女回来时都放下了,他们溘然长逝,离世前的那个晚上,还在和同村的老村长炫耀着他们的出息子女。

    兄长和小妹等到父母入土便要离开,临走之前他们恨铁不成钢地对原身说,她不能这么不求上进,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外面日新月异,这村里早就落后了。

    原身只是擦了擦汗,笑得憨厚又老实:“晓得,我晓得呢。”

    然后就和多年前一样,站在村头,看着离人不回头。

    后来的事情,就不必说了,她在这村子活了一辈子,儿子争气,到外面闯荡,成家立业,几回想来把她接走原身都没同意。

    她的根在这,父母公婆丈夫的坟都在这,要是她走了,平日里谁来替他们扫墓,替他们拔掉坟头的草呢?

    而且……她已经拖累了儿子半辈子,不能再拖累儿子了。

    离世之前,原身在床上想起了很多很多,她眨着眼,向来乐呵,被人骂也不知掉眼泪的她哭了。

    谁来爱爱我呢?

    【主线任务:不再做毫无存在感的女儿。】

    【支线任务一:得到父母兄妹的认可和关心。】

    【支线任务二:看看广阔的世界。】

    ……

    吃过饭,宁父的碗一放,轻咳了一声:“我有点事情要说。”

    宁初夏知道,第一个选择来了。

    第34章被忽视的二女儿(二)

    宁家走的是传统大家长的路线,家中的大事均由宁父拍板决定,小事则由宁母来判断,他们的思维中没有太多民主的成分,可在涉及子女的事情上,还是会走面子地过问一番。

    宁父一开口,屋内便安静了下来,一家人的眼神都投注于他的身上。

    “今个儿呢,我是要和你们谈谈以后的事情。”宁父说起这个倒也不觉得尴尬,他自认对孩子们还是仁至义尽的。

    这同村的人里,能像他这样,把三个半大孩子都送出去念书的,是一个都找不到。

    要知道家里就他和媳妇两个劳动力,全年工分折算,再加上副业款,能到手小两百块那还得是遇到丰年,可这一家上下都得支出,尤其还有三个正在长大的孩子。

    先头也算了,一年这三孩子单学费就得6元,还没算上书本费,伙食费。

    每年最后算下来,一家盈余也就四十到五十元,几乎存不下来钱,到时候孩子大了结婚,总要置办好衣服,嫁妆彩礼装修新房,样样都要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