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页
第(2/2)节
多以前总觉的不慎妥帖的细节,顷刻间全都翻涌上头了。
不过最后,他总算是克制住了怒火,在一旁百官不解的眼神里慢慢恢复平静,也不理绥王,径自上朝去了。
就像李光年所言,为了清除兵司那些蛀虫,他们已经谋划甚究。只以兵司这两日出现的纰漏为入口,接连牵出许多陈年旧案,连同马尚书在内的一干官员,皆是由案底可寻。
马尚书他们原以为自己新近账目出现纰漏,已经请了绥王调动人脉疏通,遮掩得差不多了。就算万岁降罪,也不过是罚奉一类的不关痛痒的惩戒罢了。
可是没想到,这整日几乎不来官署的淮阳王却突然发难,证据确凿地列出了他们先前的种种私隐。
马尚书他们当真是措手不及,想要辩解都一时想不到言辞。而且这些旧案错中复杂,竟然还跟户部有着牵连。
万岁听得震怒,当即下令除了马尚书的官帽,拖下去交由刑司审问。
在场的百官谁也没有料到,淮阳王竟敢不动声色突然发难,掀起京城官场的万丈海啸。大半个兵司和户部的人,竟有一般都被革职审查。
那些案底子太黑,谁沾了都是一身腥臭,有些受了牵连的,心里想的都是杀人灭口,摘清自己。一时间朝堂上都无人替他们辩解。-
第(2/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