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自留地(1)
第(2/3)节
花、菊花……都是名种,开得那叫一个妖娆多姿。可怜她现在忙的,连过去看一眼的工夫都没有,也不知道长疯了没有。
当时为了附庸风雅,她还在旁边种了两棵茶树呢,炒出来的茶自带花香,当年可是京城贵妇们津津乐道的好东西。自己肯定比不上它们的生长速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过了中秋节,就进入了忙碌的秋收。老天爷在春天发了一回脾气之后,终于恢复平静,整个夏天表现正常,没有给人们制造大麻烦。地瓜和玉米收成还算不错,给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全村人再一次男女老幼齐上阵,壮劳力们把玉米连根刨下,妇女们则把玉米掰下来,统一运到大队部。大队部在村子的最北边,守着挺大的一处硬土场。这处被人们称作场的地方,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麦收的时候压麦子,秋收的时候晾玉米,开会在这里,放电影在这里,小孩子扑蜻蜓也在这里。
场里坐着老人和孩子,他们负责把玉米外皮剥下,然后摊在席上晾晒。等玉米干透了,大队还要组织大家把玉米一粒粒地搓下来,全凭手工,效率就很低。等到分玉米的时候,怎么也得到冬天了。
全家人被分配在了不同的流水线,只有徐灵灵这个三虚岁的孩子,可以不必劳动。不劳动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就没有粮食可分。不过队长很会做人,总是把各种零头按小孩子的人数分给各家,虽然不多,却能让人心生温暖。
参加劳动的孩子年龄按虚岁算,虎子六虚岁,平常能出去撒欢打滚地玩儿,麦收和秋收的时候,就得干活了。
徐灵灵又被留在了家里,院门一锁,大人们都上工去了。她觉得这样极不公平,在徐大柱出门之前,及时地抓住了他的衣襟。
“灵灵要出去!”
已经两周岁了,短句子说起来毫无压力。
徐大柱笑眯眯地说:“灵灵乖乖在家啊,要不然解放军爷爷来了,家里没人。”
徐灵灵傻了,原来一家子都是这么想的!
没错,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同理可证,再机灵的徐灵灵也斗不过一大家子大人。
以徐老栓为主导,徐家三兄弟为主力,妇女们做补充,全家人总结分析出来这样一个事实:只有在徐灵灵落单的时候,解放军才会上门。
诚然,不是每一次她落单的时候,解放军才会上门。但每次解放军上门的时候,徐灵灵必定是落单状态。
这话说的绕嘴,但一家子都懂了,并且推理出来其中的原因。
解放军应该是在他们家不远的地方工作,而且会常常下公社公干,所以才会顺路送来。但这样做极有可能是违反纪律的,因为那些东西不少,还有不是他们本地出产的,弄过来肯定大费周章。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保守秘密的只有不会说话的徐灵灵了。没准儿人家每次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会看看,要是看他们家有人,就连停都不停的。
他们甚至为解放军是骑自行车还是坐小汽车讨论了许久,到最后也没统一意见。
不过,既然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一家子就很有默契地尽量给徐灵灵创造独处的机会。于是,奶奶即便是不上工也基本不上门了,更别说把徐灵灵带到他们家。
悲催的徐灵灵一直到现在,就在爷爷生日那天进了一次爷爷家门,至于二叔家,还不知道人家的院门朝哪里开呢。
啥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徐灵灵终于懂了。
徐大柱出门之前还指着院门钥匙给她看呢,生怕解放军来了,她小丫头忘记钥匙在哪里。
好吧,爹,你上工去吧,我会在解放军爷爷上门的时候,把钥匙从门缝里递出去的。
徐灵灵仰天长叹,爷爷你太能干了,不愧是支前模范,肯定从首长那里学了不少战争指挥策略吧?
她郁闷地进空间翻地去了,一大堆活儿呢!
玉米一时半会儿的分不下来,但地瓜却可以立刻分下去。徐灵灵再次失去了看热闹的机会,只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