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第(1/2)节
文法学校建在了靠近城门主干道的右边,方便以后有对岸的学生坐船过来。
两人直接在书院的基础上将学校扩建,除了本身大小,又按照现代建筑样式,建造了两座二层教学楼,跟本身书院古色古香的教室一起使用。
操场和宿舍也跟着扩大。
同时规划好附近的街区。
剩下两所如法炮制,大同小异,只是按照功能,在建造教学楼时有所变化。
像艺术类学校,没有使用建工队,两人在游戏建筑里挑挑拣拣,选出几个适合当教室的房屋,保证了学校建筑的统一性。
三个学校都是在书院的基础上改建,有图纸,不需要时玉和霍辞亲自监督,剩下交给建工队,两人开始筹备起了另一件事。
教廷将准备好的炼药师送来了。
从穿越至今,时玉和霍辞一直记挂着一件事——医疗问题。
这是他们唯一提供不了的。
幸好一开始他们面对的是什么都不懂的农奴,用凭空变物忽悠住了他们,让他们没有注意到为什么神使不会治愈术这个问题。
等后来时玉和霍辞建立威望,统一口径抬出和平女神,治愈术不治愈术就更没有人提了,对使团他们也振振有词,如果人们知道他们有治愈术,会加速发生战争,因为知道他们受伤不会死,女神仁慈,不忍心发生这样的事,所以禁止他们使用这个能力。
如今长安镇有人生病,主要是购买教廷的圣水,按照对应病症服用,然后听天由命。
时玉和霍辞觉得,是时候该把医术搞一搞了。
第41章四十一、发现
在和使团达成友好协议后,时玉和霍辞通过教廷送来的神官,对这个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个世界并没有医生这个说法。
直白的说,就是没有这个词语。
在教廷的宣扬下,人们将生病视作沾染了魔鬼之气,小病说明沾染少,大病意味着被大面积浸染。
时玉和霍辞对此没有发表意见,事实上,就算他们发表,也不见得对方听得懂。
所以治病这个职业交给了牧师。
是的,牧师,而不是炼药师。
炼药师如其名,只是单纯的炼药,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相当于被教廷养起来的农奴,只是农奴种植的是食物,他们负责种植的是药草,然后将药草按照功效做成圣水,交给教廷让牧师和神官去发放。
治好了就是神保佑,治不好就是罪孽深重魔鬼感染。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至于这些药水的来历,时玉和霍辞翻到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大约五百年前,一位主教铲除了一伙用毒液控制民众的邪教,这位主教并没有将邪教留下来的手记销毁,而是潜心研究,将这些毒液重新调配,变成了可以祛除魔气的圣水。
时玉和霍辞看完一致持保留意见。
如果真的有控制人的毒液,教廷还会存在?
直接把主教都控制住不就完了,只要搞定一个,就可以控制这个人去给剩下的主教们全部下毒,占领教廷soeasy。
这要是能被一网打尽,简直白瞎了邪教两个字。
再者财帛动人心,就算真的被消灭了,有这么一个控制人的配方,难道没有人心动?
仔细研究起来,这段记载根本经不起推敲。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至于真相是什么,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时玉和霍辞更在意的,是经过了五百年的发展,居然还停留在圣水阶段,甚至连种类都没多出多少。
放在华夏古代,五百年不知道传出多少本神医著集,研究出多少新药方了。
这么一对比,这个世界的治疗水平可以称为原始。
不管大病小病,全靠圣水,然后听天由命。
唯一让两人欣慰的,这个世界并没有地球中世纪的放血治疗法。
以及其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