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9页

第(1/2)节
    “郭家和李家有没有儿子?让她们两个做娘的都带个儿子去,郭老三还是到家里头来赶车,这总没问题了吧?”

    “这便妥了。”段嬷嬷这回同意了,“李家的她儿子就是那李三,先头您点了他入冬之后来家里修剪那牡丹花的,他如今就在您那四进宅子里做活,我上回瞧过了是个能干的。”

    “让他们母女出来也好,那宅子人多了些。”

    刘玉真松了口气,“那嬷嬷您就到镇上跑一趟,找一位靠谱的中人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面,再带辆骡车到家里来,家里头没有车多有不便,我记得庄子上是有两头骡子?”

    “姑娘您没记错,”段嬷嬷回道:“这马都被那些军爷征去了,我们这少见得很整个县城很少有人家有,府里都仅有四匹,您的庄子上是有两头骡子,我这就让他们赶一辆车来。”

    刘玉真:“那好,我们先选了铺子,若没有旁的事我们就赶在这月开张。”

    正说着,顾厨娘端了新做好的焖肉来。

    刘玉真尝了一块觉得这回差不多了,遂道:“就按这个方子来,嬷嬷你也尝尝,桂枝你去写了方子给嬷嬷,送到府里给母亲也尝尝。”

    “这就是今天做的那焖肉了吧?一早上香得姐儿、哥儿们往厨房跑了好几回。”段嬷嬷笑呵呵的,也夹起一块尝了,“唔,这般软乎?”她三两下吃完,惊喜地道:“这味儿好!”

    “这都是姑娘的主意呢,”顾厨娘脸上笑开了花,“旁的人那是再想不到的!”

    段嬷嬷:“就你嘴甜,还不快去随桂枝写了方子,我正好去孝敬了太太。”

    顾厨娘随着桂枝出去准备不提,刘玉真又和段嬷嬷就买铺子的事商量了一番,托了她去办理此事。

    ……

    “姑娘,我找了个靠谱的中人,这镇上的确有几个铺子空置着,”段嬷嬷在桌子上画了两道横线,解释道:“这镇上不比县城还有专门的坊市,整个镇就只得这一条大道,这周围便都是铺子了。”

    她的手在两侧点了点,“这其中一处便是在城门口,一对老夫妻在此卖茶和发糕,如今卖不动了便想着盘出去回乡下,铺面尚不及这间屋子大需十两银,我去瞧了他们家生意不大好,旁边也有卖发糕的,比他家的厚实呢。”

    不仅刘玉真听得认真,慧姐儿也听得聚精会神。

    段嬷嬷的书的书塾,也就是二奶奶的娘家附近,那一带都是殷实人家这铺子先头是卖米面的,外头是铺子里头有个小院。”

    “但近些年风调雨顺的店家挣不到几个钱便想着赁出去,每月换些银子度日,所以他们家不愿意卖,这租银一月要一两。”

    刘玉真示意她继续说。

    “这一处原是个酒楼,”段嬷嬷指着一处道:“近两年入不敷出所以也想着盘出去,我去瞧了瞧,上下两层虽说小了些但一应家伙什都是齐的,需银三百两。”

    慧姐儿小声地哇了一下。

    “还有这一处,是个卖杂货的铺子,比先头那个米铺小一些,只得半进,掌柜的独子摔断了腿要到府城寻名医呢,他们家卖得急只需二十两银。”

    “再有这一处……”

    段嬷嬷一共说了五处,有需要三百两银的破旧酒楼,也有只卖十两银的茶摊,参差不齐没有章法。

    不过这也不能怪她,段嬷嬷管家理事调教丫鬟是一把好手,但外头的事就要差一些了。

    刘玉真想了想,问慧姐儿:“慧姐儿你觉得哪一处好?”

    慧姐儿想了想,问道:“母亲是要开铺子吗?”

    “是啊,”刘玉真回答她:“母亲想要开一间卖吃食的铺子,你觉得哪一处好?”

    “这处!”慧姐儿指了指书塾的位置,“二伯在此读书,有照应,而且祖母说要俭省。”于是耳濡目染选了个最便宜的。

    刘玉真哑然,“家里还没到这种田地。”其实这个地方的确是不错,有个书塾,附近也都是殷实人家,但是这里只租不卖那就不合适了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