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6页

第(1/2)节
    殿门微响,有些匆促的脚步在帘外渐行渐近。

    尚宫廉姑姑在帘子底下立住了脚,恭声道:“娘娘,尚宫局的崔掌事和宁寿宫的宋嬷嬷来了。”

    ※

    殷长阑到宁寿宫的时候,郑太后正同客人相谈甚欢。

    花厅中的地龙烧得暖意熏人,郑太后坐在上首的交椅里,却搭着扶手微微地侧倾着身子,专注地听着下首的男人说话。

    而那人说话的声音也温润低沉,不疾不徐的,像一坛陈年的美酒。

    他穿着件紫檀色的圆领官袍,却系了条熟兕皮的腰带,侧身对着门口,殷长阑看不见他的脸,只有那种举重若轻的姿态鲜明地彰显着。

    殷长阑微微停了停脚,才压下了心头那种微妙的感觉。

    为他引路的宫人放重了脚步,道:“陛下驾到。”

    那男子就住了口,郑太后这才把视线投了过来,笑着站起了身,道:“皇帝来了。”

    亲自从座位上下来迎他。

    她这样给颜面,殷长阑乐得同她“母慈子孝”,紧走了几步,扶住了她的手臂,道:“劳动母后,儿臣不孝。”

    郑太后就指了指自己对面的位置,道:“皇帝来的恰好。景升正同哀家说起这一趟柳州平乱的事,皇帝也听一听。”

    原来他就是容玄明。

    殷长阑到了这里之后,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人。

    三人落了座,宫人重新上了茶,寂寂无声地退到了一边。

    殷长阑的目光打量地看着着下首神态温煦的男子,他与宫中的容贵妃并不十分相似,容氏有一双斜飞入鬓的长眉,寒星般的水杏眼,于雍容国色之外生出一段清韵。容景升面容俊美柔和,颇有些温润如玉的意味,但目光却锐利,像一头在天空中逡巡自己猎物的鹰。

    在他注视的片刻之间,容玄明已经看了过来,又很快低下头去,在椅子里稍稍欠了欠身,道:“臣参见吾皇万岁。”

    “容大人,不必多礼。”殷长阑笑道:“朕听说容大人昨日出城去点兵,不知结果如何?”

    容玄明微微地笑了笑,道:“仰赖陛下天恩,火器营兵强马壮,此诚我大齐之福。”

    郑太后就拊掌笑道:“哀家就预祝容大人马到功成了。”

    容玄明俯首道:“臣当鞠躬尽瘁而已。”

    殷长阑微微一笑。

    郑太后却转回头来对他道:“容大人是我大齐国之柱石,皇帝也要好好地尊重贵妃才是。”

    殷长阑不意她会忽然提起那个小姑娘。

    他顺水推舟地道:“贵妃处事妥帖,朕正有意请贵妃协助母妃主持宫务。”

    他这样说,郑太后倒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殷长阑既然知道了原来那个小皇帝曾因此与郑太后有过不愉快,大约也明白郑太后这一眼里的意思。

    他心中微微有些复杂,端起茶杯埋头啜了一口,遮去了面上的神色。

    郑太后已经笑着拍了拍他的臂,道:“皇帝也长大了,”她将视线重新投到容玄明身上,“景升,这回你总该放心了,有哀家和皇帝在,晚初在这宫里头不会受委屈的!”

    “小女在家时……”

    容玄明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听到“呛啷”一声脆响。

    容玄明下意识地绷紧了下颚,一双鹰目望了过去。

    皇帝稍稍低着头,手中的茶杯洒在了桌上。

    盏托在桌上打了个转,停下来时还在微微地抖动着,瓷杯滚到了地上,发出碎溅的清响。

    郑太后微微蹙眉,道:“皇帝这是怎么了?”

    殷长阑捻了捻指尖的湿痕,片刻才道:“朕一时不察,没有拿稳,惊扰了母后了。”

    他声音沉沉的,但听上去平稳,郑太后就没有放在心上。

    宫人迅速地走了进来,将地面上的碎瓷和茶梗都扫去了,郑太后吩咐道:“给陛下上茶的时候仔细些,不要烫了。”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