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第(1/2)节
如此一想,心中好受多了。无边秋月,习习凉风,竟也叫人畅快许多。
第二日清晨,郢陶府前兵卫列队,次序肃然分明。车马有栉,拖载件件箱笼,美婢香车,浩浩汤汤,排了整整一条府前街。
梁信昨夜听闻她今日出京前往香山,便宿在郢陶府,以便今日相送。此时他骑着高头大马,随在越朝歌车舆旁边。
礼部尚书亲自来督礼唱喝,悠扬的送乐声起,长鞭甩地驱散道上邪魅魍魉,浩荡的队伍听音,缓缓起行。
尊华贵赫的排场一路从郢陶府门摆到了东市长街,穿过东晖门,及至烟柳长亭。
梁信勒马悬缰,道:“信祝愿长公主,此去山水安顺,心畅情怡。”
越朝歌素手掀开车帘,道:“等本宫回来,再请你对酌。”
说罢放下了帘子,车马缓动。
六角孤亭里,长身修立。越萧笼着黑袍,凝瞩不转,盯着越朝歌的车舆。
他手里轻轻摩梭着一块玉腰牌,面无表情。直到越朝歌的车驾离开很远,梁信勒马转头而去,他才从亭子里走出来,盯着梁信的背影若有所思。
午膳时分,越朝歌抵达临近的丰沛县,在县里最好的酒楼落脚。从车舆上下来时,她环顾四周一圈,没见到越萧的身影,心里不禁有些担忧。
酒楼其实算不上酒楼,是个双层小筑,小小的楼堂漆了深深的赭色,单薄的建筑显然衬托不起这颜色的厚重,反而显得浮华。这小酒楼早有先行官打点好了,清了全场,至为迎候贵驾。
越朝歌没见到越萧,便收回视线,准备上阶。
一回头,便见一抹修长的身影抱伞而立,靠在门上,兜帽半掩,只露出刀颌傲颈,薄唇细挑,气度绝尘。
她一愣,随即笑开来。
越萧抬眸,露出剑眉星目,容色殊绝无双。
他放下脚,站直身子道:“长公主,可缺近身侍卫?”
越朝歌看见他,放下心之余,勾起妖绝的笑容,斜下看了两眼道:“本宫不缺侍卫,不过依你所说,近身侍卫——”
“近身”两个字她咬音极重,意有所指。
“革下这算是自荐枕席吗?”她飞起眼角,话里饱含戏谑。
越萧不语。
越朝歌抬步进了小筑,道:“随本宫进来吧。”
代替碧禾的侍女犹有疑虑:“殿下,此人来路不明……”
话说至一半,越朝歌冷冷瞥了过来:“本宫的决定,何时轮得到你置喙?不必问责酒楼老板,多赏些银钱给他。”
已经清场的地方出现来路不明的人,酒楼老板是首责,不问责的意思,便是长公主很满意这位新晋的近身侍卫。那侍女偷偷抬眼,看向越萧半掩的侧脸,忽而越朝歌冷厉的眼神抛射过来,她身子一颤,埋首噤声,不敢再看。
越朝歌带着越萧进了二楼雅间,道:“你这张脸,倒是讨女子喜欢得紧。”
越萧没听出她话里的些许揶揄,道:“承蒙殿下喜欢。”
越朝歌轻轻哼了一声,挑唇怅然道:“可惜了,今日之后,本宫就要同天下共享郎君美色了。”
说着,在桌边坐了下来。
越萧取下兜帽,解下长袍,道:“在下越萧。长公主,好久不见。”
他说着,嘴角难以克制地浮出一抹笑意。
有些人单是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他走上前来,摊开手心,上面是一块莹白光润的条方形羊脂白玉,正静静地卧在他清晰的掌纹之间。玉牌上刻着她的号,“朝歌”二字龙飞凤舞,是她父亲的亲笔御书,左上角还浮雕着一只小小的白鸽,是她的笔触。就连五彩的绦穗,都是精致的千千细结,这条玉穗的所有丝绦,都是她母后亲自选丝纺织编制而成。
普天之下,再没有第二块这样的玉。
猝不及防地,眼泪渐渐盈满眼眶,眼底朦胧起来,纤细的玉指缓缓地、有些难以置信地从他掌心里取下玉牌,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