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5页

第(1/2)节
    玄宗咬着牙根,双目红赤,此刻他正靠着龙椅喘息着,双手紧紧掐进椅柱,显是怒不可遏。

    若是朝臣见到这样的画面难免惊掉大牙。

    ——一向深受圣眷的平阳侯如何会使得陛下如此生气?

    “好你个‘丹阳学士’,可算是小瞧你了!多少人巴巴求着朕给林家女指婚,连楚王,朕的亲弟弟,朕都给回绝了,偏你还拂逆朕!朕竟不知你还是个痴情种!”

    宋俨明喉结一动,跪俯下去,“请陛下收回圣旨。”

    玄宗心间暴怒,疾行几步,从书架上抽出一把剑来,拔除剑鞘,扛在他脖颈上,

    “你以为朕倚重你!你便连廉耻二字都不懂写了么!好!好!朕今日便替天下了结了你这个不知礼义廉耻的畜生!”

    剑身颤抖,然对方却岿然不动,似是存了死志,玄宗急怒攻心,眼前一黑,地上郎当一声,人随着剑倒伏下去,宋俨明大惊,连忙起来扶住,将玄宗搀扶至龙椅上。

    “陛下……”

    半晌,玄宗幽然醒转,目及宋俨明眼中的担忧,他长长叹息一口气,此刻的他,不过是一个父亲,他像每一个民间父亲对待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儿子一般,空抚着他额上的那道伤口,

    “朕生平最遗憾的三件事,一则护不了你的母后,二则让你脱了玉牒,三则……”

    他目光暗了暗,没有再往下说,只悲怆道,

    “重瑞才三岁,主少国疑,朕如何放心的了将这天下交付于他,当初赵家党羽覆灭,朕便发誓不让我朝重蹈覆辙,尤其这些时日的病榻缠绵,你知道朕在想什么!”

    “陛下!”

    宋俨明阻了他的话,嘴唇深深抿着,黑亮的瞳仁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半晌才道,

    “悟以往之不谏,事届已过去,已成定局……陛下不用徒劳了。”

    玄宗盯着他半晌,旋即扬天大笑,

    “好,好好,不愧是‘丹阳学士’,机敏通惠,朕竟事事瞒不了你。”

    有谁会知道,京中流传的民间皇子的传闻竟是座上堂堂的一国皇帝所为呢,自宋俨明十六岁冠礼,玄宗暗中便将专司密报的神机营交由他,没成想,历经十年的经营,竟连帝皇的手段也瞒不过他。

    玄宗的眼神里有着藏不住的骄傲,心间隐秘的落寞更是翻涌上来,直教一代杀伐决断的帝王灼肝烧肠。

    他此生有三子,大皇子早夭,存活于世的便只有宋俨明与那三岁的小皇子,小皇子资质平平,性子随了他的母亲一般怯懦,绝非继承大统的理想人选,若当年没有那场赵家之难,如今他岂能有这样纠结反复的时候。

    他岂不知让宋俨明继承大统犹如登天,帝王之基,在于名正言顺,然而忍不住心魇,尤其午夜梦回,看见那国子监里四岁便与五经博士论经说书的侯府世子,他不止一次在心里骄傲地呐喊,

    这是朕的孩子。

    机敏聪慧,颖悟绝伦,世间无双。

    然而,作为帝皇,他什么都不能说,只在赵家党羽的阴霾下,隐忍筹谋,步步为营,最终拔除这荼毒十数年的朝廷祸害。

    而随着这一切的尘埃落定,他们注定了是君臣,也只能是君臣。但即便是臣,他也是托孤之臣,这天下,没有比放在他手上更令他安心。

    为大任者,寡情为重,寡情才能通透,才能没有弱点,才能守得了这片江山。

    念此,玄宗更是咬牙切齿,

    “你当初是怎么应允朕的!”

    宋俨明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又直直挺立着肩背,目中坚毅,

    “我为人臣,自当尽瘁事国,死而后已,这句话,臣以前这般说,往后亦绝对尊崇,但我也为人夫,亦为人父,妻儿不能保全,枉为人哉!”

    “他怎能配得上做你的妻!孩子……也可以生很多。”

    宋俨明双目沉痛,“父皇!”

    玄宗震惊,这一声父皇让他再难摆出君威架子,宋俨明从未叫过他一声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