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第(1/2)节
说来这种爱操心别人家私事的行为也算是本国特色了,举凡考多少分排多少名工资多少存款多少房子多大有没有车有没有男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生娃什么时候生一胎什么时候生二胎等等各种私密问题就没一个这些人不爱打听操心的。
原身作为一个丧偶的单身妈妈这么些年来没少被七大姑八大姨说教关注,就是那邻居朋友里也有人好关心她这个事,只是有的人是真心关心,有的就是纯粹瞎凑热闹。
说的难听点,简直是看不得她这个带娃的寡妇一个人也把日子过得好好的,居然没男人伺候,那哪能行呢,差不多年龄的谁不在家干家务带孩子伺候老的小的,怎么你死了男人还小日子过得不错了,这不是图自己快活是什么。
这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么的,都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可是要知道现实中有的女人对付起自己的同胞们来比男人还狠呢,仇女起来跟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不管自己日子过得怎样,反正看到别的女人日子舒坦就心里不爽。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原身中年丧夫一个人带娃,尽管是生活在城市不是那什么偏远落后的小村子,也没避开被人编排说嘴的命运,眼脏心脏什么都能往不堪上面扯,唯一好点的可能也就是不敢那么明目张胆罢了。
原身又不傻怎么不晓得那些人背后的不怀好意指指点点呢,只是没撞到跟前不好发作罢了,真有瞎咧咧凑到跟前来的,她也不是那种软脾气的人,这碰了钉子一般人也就算了,留待日后有机会再说。
这不苏云彦上大学去了,爱管闲事的八卦婆子们自觉是个好时机了,又开始时不时操心冯玉芬找不找老伴的私事来了,直叫她不堪其扰十分郁闷,然而吵归吵,你总管不住别人嘴啊。
这不相干的人都要刷个存在感,自家爹妈那里自然也免不了有想法。
要说原身守寡多年,婆家就算了,娘家难不成从来没催过不成,那自是不可能的,冯老头两口子也是实实在在疼孩子的人。
虽然女婿确实不错,然而再不错人没了也白搭啊,自家闺女要工作有工作要相貌有相貌,总不能就这么不嫁了以后孤独终老,外孙子长大了成家立业以后有自己的小家庭可不就剩闺女一个人了吗。
心疼闺女的老两口老早就提过让女儿另嫁的话了,只是原身一个是跟丈夫感情深厚不愿再嫁他人,另一个呢,苏云彦当时都十来岁上小学了早已记事,这么大的孩子极少有男方愿意接纳的。
丈夫没了就剩一个儿子,原身自然不肯不管孩子自己嫁人,再说了,男人又不傻,她一个中年女人还有一个老大的儿子,就是再找能找到什么样的呢,介绍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她也看不上眼。
就这么推拒拉扯了好几回,老两口见确实没什么好货,也只好收了那劝女儿改嫁的心思,转而帮衬孩子一起养外孙了。
然而几年过去,外孙子上大学去了,眼见着女儿一个在家孤单单的,老两口那一片爱女之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寻思着还是要给寻个老伴才好,老一派的思想,这一个人过日子不管再怎么标榜自己过得好,到了他们那儿也必是口是心非强颜欢笑只能想到你晚景凄凉的场景。
外人可以不搭理开怼,自家爹妈却不好这样,冯玉芬废了不少口水解释劝说,又拗不过老娘的眼泪勉强去见了几个老头子,折腾了很久才劝下来老人家不要再操心她这档子事了,都要奔5的人了,要是有想法她自己会找的。
想到老两口唉声叹气的样子,冯玉芬不由觉得亚历山大,一时没什么好办法,只好让便宜儿子多多跟老人家联系,自己默默减少了回老家的次数。
要说找老伴这个事,冯玉芬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什么相互照顾的鬼话,按大多数情况来看,都是女的长寿男的早死,伺候人的基本都是女的,所以这指望相互照顾之类的本来就跟个中彩票似的不靠谱。
你要是年轻夫妻走过来的还好,好歹还有情谊在,临老了找个伴,谁还是个傻子不成,别到时候自个儿变成伺候人的老妈子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