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5页

第(1/2)节
    朝廷非常看重防汛救灾,水患治理,某年河堤决口,当朝太祖曾经亲自率领百官,一起参与堵口。

    太祖都这样了,姚晨还能说什么?

    当然是乖乖收拾好包袱,跟着大部队走啊。

    他不是主事的,主要负责勘探绘制舆图,给大佬们提意见做参考。

    此次朴嘉言不能同行,被圣人指派了其它任务,也许是圣人不想再拿大理寺少卿刺激官员们敏感的内心了。

    冬日外出,姚晨把自己裹成一个球,头上戴皮帽、护耳和口罩,手上戴着用羊毛线织的分指手套,浑身密不透风,看起来有点臃肿,但行动仍然方便,十分暖和。

    房玉山在工部任职,此次与姚晨一起出差,得亏他妻子临行前给他做了许多准备,他才没有冻得病倒。只是第一天仍然受不住堤坝上的冷风,身上还好,露出皮肤的地方冻得难受。

    “你真是有先见之明。”房玉山吸了吸鼻涕,鼻尖子通红,形容有点儿狼狈。

    姚晨拿出一个随身暖壶,递给他:“喝口姜汤。”这年头得个风寒就有可能去世,不能马虎。

    另一位同僚也接过来喝了一口:“已经让人赶制手套和口罩了,先用围脖挡挡罢。”

    房玉山此时已经没有戴口罩白日蒙面不雅的顾虑了,什么风度都是假的,只有温度才是真的。

    黄河历史上出了名得难治理,主要在于河水多沙,最浑浊的地方,沙子比水多。沙子多会导致河床淤积,有些河段,河床甚至高出地面,极易溃堤成灾。

    泥沙多根本原因是水土流失,要多种树,理都懂,但治本很困难啊!非一朝一代之功,见效缓慢且耗资巨大,有些河段甚至在境外。

    所以,当朝治理水患往往以治标为主,减少泥沙淤积,疏通河道。平时有专业维修队巩固堤防,利用水利工程使河水冲刷积沙,快速将泥沙带走。

    “这些木桩是做什么用的?”姚晨问道,他看到河两岸有许多木柱排桩,绵延不绝数里,直到视线尽头,尽管事先做了些功课,但实际勘探还是有些不同。

    “这些木柱排桩会收紧河道,河道变窄,流速加快,就能带走泥沙,”房玉山已经在工部多年,比较熟悉情况,“此河段共有六百里排桩,当年我刚入职时才开始布置,所以印象颇深。”

    “束水攻沙?”姚晨恍然大悟,就是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房玉山咀嚼了这四个字,觉得姚晨总结得精妙,接着道:“这治水之策才刚启用,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而且有人以为其只能治一时一地,没有长久效果,应该宽河滞沙,因此并未推广。”

    姚晨不以为然:“至少目前来看,比往年记录的情况要好很多,关键的地方都没有积淤,就是这几处因木桩损毁或最初设计不合理有堵塞的趋势。”他在舆图上点了点,用炭笔做了标记。

    姚晨又计算了一下预计修缮的费用:“更关键的是,这法子省钱。”

    房玉山:“……”

    房玉山很赞同姚晨的看法,与他带着侍从一起跑了当地官员上报的这几处,实际考察确认后,与众人讨论治理的对策。

    “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遂应筑堤束水,水合势猛,冲刷淤沙,使水不奔溢于两旁。”

    房玉山先与姚晨讨论过,拿出治河总策,还初步拟定了方案,才与当地官员商讨。

    姚晨将画好的舆图展开,为了方便查看理解,他特地按比例放大,展开有两张桌子大小,挂在堂中。积淤的河段用朱笔画出,两岸旁边绘有堤坝,与目前常见的式样有些许不同。

    房玉山学着之前姚晨给他讲解的样子,用一根细棍子指点着舆图,让众人的目光随着细木棍移动,他一开始还有些不自然,但随着讲解展开,思路清晰,便侃侃而谈,令人不禁暗赞虎父无犬子,不愧是小房相的嫡子。

    “我们将堤坝分为遥堤、缕堤、格堤、月堤四种,以应对不同地势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