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平南】(1)
第(3/4)节
地上起身。
寇准在一旁道:“老夫恭喜穆侯,再挂帅印。”
还没等穆桂英回话,畲太君接道:“老身敢问天官和包大人,南寇之势如何?”
包拯摇头道:“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前者孙元帅、余元帅,久战而不建奇功。致使南寇突入广南东路,围困广州。两广之地,无不披靡。今圣上忧心,故令我等前来,请浑天侯重挂帅印,再征沙场。”
穆桂英把圣旨交给杨排风,令她供于香案之上。又请两位大人到一旁落座,道:“杨府类世深受皇恩,理当为国效忠,征伐广南。然行军打仗之事,非同儿戏。不知圣上令谁为大军先锋?”
寇准笑道:“穆元帅莫急!圣上已另下了一道圣旨,令人赶赴陇上,征调杨文广回京。此次南征,先锋是您的儿子!”
自从杨宗保去世之后,杨文广就被派往西夏,在狄青麾下任职。这一去,已是一年多。只因陇上战事紧张,杨文广也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家和母亲、奶奶团聚了。一听皇帝特遣杨文广当自己的先锋,穆桂英心头一喜,道:“如有文广做本帅先锋,自然旗开得胜。只是不知何时开拔,请两位大人明示?”
寇准道:“战事不利,州县沦丧无数,侬智高的兵锋已经直逼湖广之地。圣上的意思,等杨文广一到任,三军便即刻开拔。”
穆桂英又询问了一些行军的安排后,寇准、包拯二人见天色不早,便起身告退。畲太君、穆桂英和杨家的一群寡妇太太,将两位大人送到门口。
等到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黄昏的暮霭之中时,畲太君转头问穆桂英道:“桂英,此去广南,不知你有何破敌之策?”
穆桂英道:“广南虽多异族,然终归是中国之人。当以战慑其威,兼之施以恩信,则不复有再乱之患矣。”
畲太君点点头,她一直对穆桂英十分信任,无论是军事能力上,还在作战谋略上,都远超杨府里其它寡妇太太,甚至在四海之内,也罕有人可以望其项背。
然而对于征南一事,她还是有些忧虑:“桂英,广南之地,地怪人异,不比在西北两地作战。此去征战,当小心为上。”
“是!”穆桂英应道,“孙媳定当不负圣上和奶奶的厚望,旗开得胜,班师奏捷。”
畲太君道:“这杨府之内的,虽然都只剩下了一些寡妇太太,但人人武艺高强,皆为将才。你今挂帅,不分长幼,不论辈份,皆由你点将,助你南征一臂之力!”
穆桂英环顾四周,只见从大娘以下的一群太太,都跃跃欲试。然而穆桂英见她们都已上了年纪,不忍再让她们再受旅途沙场的苦,便道:“奶奶,孙媳此去,只要焦廷贵、孟定国二员大将即可,令让排风与我同行,定可直下南疆!”
畲太君明白穆桂英的用心良苦,便点了点头。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母亲,让女儿随你一起出征!”
穆桂英回头一看,见是自己的女儿杨金花,不由把眉一皱,喝道:“胡闹!
还不快些回房休息去?这里的奶奶太太,哪个不比你本领强,要去也轮不到你!”
不料杨金花顶嘴道:“母亲,孩儿如今也学得一身本领,思想着如何为国效忠。今日母亲要挂帅出征,正是孩儿大显身手之时。再说,孩儿跟着母亲,又能有不测?”
见杨金花话。看为娘不好好教训教训你!”说着,从一旁拿过一根藤条,要打杨金花。
太君一见,急忙喝止,道:“桂英,难得金花小小年纪,就有忠君报国之心。
你就带她一道前去,也好助你征南大事!”
穆桂英急道:“可是,金花的年纪……”
畲太君又接道:“金花今年也快满二十了。当年,你还不是十七岁就当了三军统帅?再说了,让金花出去历练历练也是好的。想我杨门女将,个个如男,金花又岂能例外了?”
四周的太太们也道:“对呀!太君说得在理,桂英你就让金花跟你一起罢了。”
听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