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欲两极】(29)如烟往事
第(10/16)节
股东关锐。他在沈永盛去世后,实际接手盛驰管理权。而本来应该继承父亲股份,在盛驰拥有最大话语权的沈惋、沈惜姐弟却一直远离盛驰的管理运营,迄今为止只是凭手里的股份分红而已。
在外人看来,这当然是关锐长袖善舞,把握良机一举吞下了盛驰。说真的,这不但需要眼光和手腕,更需要胆量。敢这样欺负沈家的人,在中宁倒也找不出第二个。奇怪的是,沈家并没有为当时还是初中生的姐弟俩出头,老关安安稳稳地接管盛驰,直到今天。
所以,一度有传言说沈永盛这一支在沈家地位尴尬,不怎幺受待见。至于原因则众说纷纭。有说沈永盛当年执意辞去公职,下海经商,触怒了老父;有说他自恃才高,不把两位哥哥放在眼中,兄弟失和;也有说他不顾家中反对,非要和一个上过法庭离过婚,在全市闹出过巨大动静的女人结婚,丢了整个沈家的面子。
其中最后一种说法,最为喜闻乐见,令人津津乐道。
但身为沈家人,沈伟扬当然清楚沈惜姐弟绝不可能不受沈老爷子待见。但他直到今天都没想明白,三叔的产业当年怎幺会落到外人手里,而爷爷、大伯、父亲对此都不闻不问,好像压根就没这事似的。
沈惜笑了笑:“二哥放心,我们当年卖了一些给老关。留在手里的是底线,他既不敢来买,就算想买我们也不会让他如愿!”
沈伟扬若有所思地点头。
只要沈惜姐弟没被外人欺负就行。就算他与沈惜不和,那也是兄弟间的事。
要是沈家的人被外人欺负了,他也不能坐视。当然,如果有机会能收拾这小子一顿,沈伟扬也绝不会手软。
被二哥这幺一问,沈惜像突然回到了1999年,父亲去世两个月后的一天,爷爷沈执中问自己:“爷爷这幺决定,你能不能理解?”
还不满14周岁的沈惜真不太能理解。沈执中做主将沈永盛留下的盛驰股份中的一部分卖给二号股东关锐,还有一部分则半卖半送地交给公司管理层的元老们。
只给沈惋、沈惜姐弟留下25左右股份。
盛驰不像永业、名程,后两个集团基本是家族企业起家,尽管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其他资金,但股份构成还是相对简单。无论是沈永强还是刘默,对企业都有绝对的掌控权,他们的儿子的影响力也很大。盛驰从组建之初就十分复杂,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民企的特点。
1988年从商贸局辞职下海,沈永盛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体制外商人。一开始他的主要经营方向是家用电器,开发出中宁市第一个自主电器品牌“美晴”。一度沈永盛的目标是创建中宁的海尔。1996年,他敏锐地赶上了中国第一波互联网创业潮流,盛驰公司应运而生。两年后,他灵活地改组了公司,通过债转股,一举将原本的债务负担转化成经营的助力。在查出身患癌症前,盛驰集团已经赫赫扬名,成为中宁市最被看好的新世纪领军企业。不过,沈永盛在盛驰实际持有的股份一直都只是将将超过半数——当然这足以让他掌控公司。
沈永盛过世后,沈执中主动抛出的橄榄枝砸到了关锐头上。接手原本属于沈家的15股份,又通过一系列运作从其他股东手中吃下大部分散股,关锐终于勉强掌握了超过51的股份,成为盛驰真正的掌舵人。
至于沈惜姐弟手中还剩下的40股份,其中的10交到了几个一直跟着沈永盛打天下的公司元老手中。他们或者原本只持有极少股份,或者只是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根本不拥有股份。沈家这一举动,固然令自己持股减少,彻底失去第一大股东的身份,但究竟是输了,还是赢了,还真不好说。
从此,沈家三房从盛驰的高光位置上脱身,现在正式继承30盛驰股份的沈惋,无须参与具体的运营,也远离纷扰纠葛,只需稳稳享受红利。
关锐的股份接近60了?不知道是完全吸收了其他的小股东的股份?还是当年接手自家股份的那些老臣子吃了亏?沈惜觉得过几天应该关心一下这件事。
想着
第(10/1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