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362-363)
第(2/5)节
眼眸一转,似笑非笑。
“学生不敢,”老太监一瞥之下,焦黄中不禁打了个寒颤,暗道一声邪门,急忙欠身道:“只是不才想起一养病之人,欲向公公举荐。”刘瑾‘哦’了一声,轻声道:“不知哪一个?”“此人姓张名彩,表字尚质,弘治三年二甲进士出身,原为吏部文选司郎中,素有才干,现在故里安定养病。”刘瑾轻笑一声,“原来还是位小同乡,教阁老费心了。”后半句话是冲焦芳说的,焦芳急忙起身,道:“不敢欺瞒公公,张尚质任职文选时老朽确在侍郎任上,不过与他并无深交,反倒是马负图素爱其才,今向公公举荐其人,也是不想遗才于野,国失栋梁。”“既如此,便召他入京吧,看看这张彩到底有多少斤两。”刘瑾随口道,一个五品郎中,如今还入不得他眼。
“公公放心,此子必不令您失望。”焦芳捋须笑道:“说来三秦之地,自古便是豪杰辈出,代有贤才,朝廷取士,只得其一二矣。”“这又是为何?”事涉乡里,刘瑾自然要问。
“昔日杨士奇主政,私其乡里,乡试解额重南轻北,积年累岁,朝中南人遍布,平日守望相助,渐成党比,北人日趋势微,此乃旧弊,亟待厘正。”焦芳偷觑刘瑾垂目低眉,不置可否,急忙又道:“以陕西为例,一省之地几半天下,取士之数仅为江浙泰半,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亦然,怎不令人扼腕!”焦老大人掷地有声的言语并未引起刘瑾多少共鸣,爷俩对视一眼,心中不觉有些没底,这老太监喜怒无常的,今日该不会拍到马腿上了吧。
“各省解额,由内阁会同礼部等相关诸司于东阁集议,如确需变更,拟本上呈吧。”刘瑾轻声道。
“下官遵命。”焦芳喜不自禁地连声应和,又进一步道:“还有一事……”“公公,我查出来了,誊写差讹的部分大多是中书舍人沈世隆、吴瑶,一个叫华淳的举人,还有邵文恩等几个监生干的,他娘的,嗑瓜子嗑出臭虫来,这几个国子监的人到底是谁招徕……哟,有客啊,焦阁老好,黄中兄也在?”丁二爷与刘府上下熟稔,从来都是不经禀报直趋二堂,离了老远扯嗓子喊了一通,进门才发现还有人在,还好这两位他也算熟识,大咧咧一拱手,便算是见过礼了。
“这么大个人了,还毛毛躁躁的。”刘瑾嗔怪了丁寿一句。
听者没当回事,刘瑾也没指望这位爷能改脾气,转对焦芳道:“你刚才说还有什么事?”“啊?哦,是有件事……”焦芳瞧了丁寿一眼,将原本要说的求情话全都咽了回去,“张懋老儿把着五军府,虽说刘本兵有武官铨选考功之权,可毕竟这军中将校我等还是不知底细,是否该选个合适的人物将张老儿顶替掉,还请公公示下。”刘瑾对焦芳突然提起这么个没影的事情感到些许惊讶,“焦相莫非已有定计?”“老朽文弱书生,岂敢妄言兵事,缇帅乃是武臣,或有高论。”焦芳不失时机地将皮球传给了丁寿。
这老儿上道,丁寿对焦芳的表现很满意,“公公,我这里倒真有一个人选……”“刘公、缇帅留步,老朽父子告退。”焦芳婉拒起身相送的刘瑾和丁寿二人,领着儿子摇头晃脑地出门而去。
“公公,这爷俩究竟来干嘛的?”平白无故上来送人情,丁寿可不信世上有这好事。
“还能做什么,”刘瑾嗤笑一声,扭头对着丁寿道:“为了你们这般小的,做老的可算是费尽心机喽。”最新找回第三百六十三章·洗濯清流东阁集议。
“洪武永乐年间各省乡试本不拘额数,至三杨主政,杨士奇一意偏袒乡里,除南北直隶外,江西解额为各省之冠,云贵广西各省名额叠加尚不及江西一地,天下宁有此理!”焦阁老口沫横飞,指天画地,说的头头是道。
文渊阁大学士王鏊蹙着眉头道:“江南文风鼎盛,自非南陲可比,杨文贞如此做也无可厚非。”“那山陕二省呢,山东为孔孟故里,何以也远逊江浙福建!分明是杨士奇徇私之故,这帮江西佬着实可恨!”焦老大人对当年彭时抑己的怨念不可谓不深。
“且说当今如何,往事已矣,不必再论。”李
第(2/5)节
推荐书籍: